人类的智慧像一条河,源头是好奇心,入海是价值的实现。好奇心,是孩童面对第一片雪花的惊叹,是科学家在夜空中多看一秒星光的执着,是一切基础研究的源动力。基础研究并不急于产出金钱与成果,它追求的,是“知”的满足,是对未知的探索,是那种明明走在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上,却依然脚步坚定的勇气。它可能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到直接的回报,但它像在土壤里埋下一颗种子,静静孕育,将来的...
一枚小小的奖牌,可能让一个人一生都挺直腰杆。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的父亲是退休工人,家里陈设极为简单,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枚金色的奖牌。那是三十多年前厂里颁发的“优秀员工”荣誉。他父亲坐在奖牌下方的藤椅上,神情平静,却透着一种从骨子里散发的自豪。那枚奖牌,不是金子做的,也不值多少钱,但它是这个家庭的灯塔,照亮了多年生活中的风雨夜。孩子们读书遇到...
好东西是磨出来的,不是急出来的。我曾在木匠铺里看过一位老人打磨一张桌面。他的手一点点推着刨子,不急不躁,每一寸木纹都顺着走,像是与木头对话。旁人着急问他,为什么不快一点?老人只是笑,说木头有性子,急不得。急了,刨口会乱,纹路会裂,将来用起来就会出毛病。那一刻我想起许多事——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人、做事业,很多人想一口气到理想状态,结果就像木头被急刨了一刀,留...
真正的社会责任,不只是给当下雪中送炭,还要为未来点灯照路。人们一提到社会责任,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捐款、救灾、资助弱势群体,这些当然重要,是社会温度的体现。但修行者知道,社会责任不仅是救急,更是防患于未然;不仅是安抚当下的苦痛,更是为明天创造不必再受同样苦痛的条件。对面向未来的探索,就是这种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它可能看起来不如捐款直接、不如救灾立竿见影,但它是在...
真正的担当,是愿意去最艰苦的地方守最难的阵地。“将军在前线,升官发财请到上甘岭来。”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冷冽,却带着一种掷地有声的真诚。它背后的意思很简单——想要地位与荣誉,就先去承受风险与磨难;想要得到,就必须先付出,甚至付出到极限。上甘岭在历史中是血与火的代名词,是最危险、最艰难的阵地。把升官发财放到那里说,既是讽刺,也是提醒:真正的功劳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
敢于批判一个强者,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担当者。世间许多人,面对强大的机构或权威,总是心生敬畏,甚至不敢多言。尤其是面对一家如华为这样的企业,成绩卓著、形象鲜明,更容易让人陷入盲目赞颂的氛围之中。可真正有责任、有格局的人,却懂得在尊重的同时保持清醒,他们知道,批判不是为了挑刺,而是为了让船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批判,不是破坏,而是一种建设;不是敌对,而是深度的参与...
不必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先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声音,有赞扬,有指责,有建议,也有无端的喧嚣。像春风里飘来的花粉,轻轻沾在你身上,也有沙尘在风里扑面而来,让你睁不开眼。很多人习惯随风摇摆,听到一句好话就心花怒放,听到一句坏话就立刻沮丧,仿佛自己的心被放在大街上,谁都能来摆弄几下。但真正走得远的人,早早学会立起一道“围墙”。那不是为了隔绝善意...
等得久,走得慢,都是在烧掉看不见的钱。有一次,我去拜访一家企业,前台在高楼的一层。我到得早,站在大厅里等电梯,等了差不多五分钟才上去。后来才知道,这座楼的电梯调度老旧,等的人多时,系统调配不灵,员工早上排队上楼是常态。我当时就想,这五分钟,放在一个人身上也许无足轻重,可放在几百人身上、每天重复,时间的浪费就像漏水的水缸,日积月累,全是成本。更可怕的是,时间不...
读书读到心里,才有自己分辨是非的眼睛。我常想,人的脑子就像一片田地,若只靠自己平日的见闻去播种,收成难免单薄。思辨的能力,就像田里长出来的好庄稼,需要多样的种子,需要阳光、雨水,还需要细心的耕耘。书,就是最丰富的种子。一个人要想形成真正的思辨思维,不能只靠几次辩论的冲动,也不能只靠零散的知识碎片,而要在多读书、认真读书中慢慢积累,既读不同的书,也要读透每一本...
外面的世界并没有等着你去解决的问题,只有你自己需要被看见的心。我们习惯把痛苦、烦恼、焦虑的根源放在外面——工作上的矛盾、人际间的冲突、生活里的不公。于是,总想通过改变外境来换来内心的安稳:换一份工作、换一个伴侣、换一个城市。可是走了一圈又一圈,你会发现,问题换了样子还在,情绪换了场景依旧。那时你才会有点疑惑——是不是外面根本没有什么“被解决的问题”?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