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忽然醒来,听见楼下巷子里有狗叫。声音断断续续,像是在对某种看不见的东西示警。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四十岁了。那种感觉,不是数字上的冷冰冰提醒,而是夜深人静时突如其来的心悸。狗叫声止住了,风吹过窗,落叶拍打玻璃,一切寂静如常。可心里的那一声“原来人生已经过半了”,却久久不散。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还年轻,仍旧能在奔跑的路上拼劲全力。但某一天,当你在电梯里看...
夜色未深,一个年轻人坐在宿舍的床头,手机屏幕的亮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手指机械地刷着短视频,一条又一条,笑声和噪音在耳边轰炸,他却没有笑出来。忽然,他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我这一晚上,浪费掉了什么?那一刻,他放下手机,盯着天花板,才发现自己连想象未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样的困境并不新鲜。多少次,我们在床上说要十点睡,结果一点还睁着眼;多少次,下定决心读一本书,结果翻...
凌晨的火车站,风里裹着灰尘,候车厅的灯光昏黄。一个年轻人拖着行李箱,坐在长椅上,低头刷着手机。他刚刚和最好的朋友吵了一架,吵完才发现,矛盾的根子不是性格差异,也不是脾气不好,而是彼此看世界的方式,早已不在一个层面。他忽然想起一句话: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认知不同。那一刻,他笑了,却笑得有点苦涩。人和人的关系,往往起初靠热情和情感维系,但能不能走长远,全看认知...
那天我在翻《原则》,翻到达利欧写经济那一章,忽然想到一句常听到的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可细想起来,比理财更重要的,其实是理解财富。因为你只有理解财富,才能真正靠近它,甚至握住它。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月薪两万,觉得自己已经过得很不错了,于是每次领到工资就大手大脚花掉,信用卡刷得飞快,连花呗都常年透支。他说,“反正钱总能赚回来嘛。”结果半年不到,他发现自己根本攒...
那天,是在北方的冬天,风刮得呼呼作响,街角的小卖部门口贴着一张招聘启事:月薪三千,包吃住。门口蹲着的年轻人把手插在口袋里,看了看启事,又抬头望向马路对面的大楼,那里灯火通明,玻璃反射着金色的光。他忽然小声嘀咕了一句:“有的人为什么就能在那里上班,而我只能在这里看热闹?”这句话像一块石头,落进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差距,到底从哪里来?有人说是家庭背景,有人说是运...
凌晨的火车站,空气里混杂着冷风和汽油味。一个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站在站台上,手机屏幕还停留在一条消息:“你再考虑一下吧,这个机会也不错。”他盯着那条消息愣了很久,心里有种说不清的犹豫。七分,不差,但也绝不是最好。可到底要不要走?这一刻,他忽然明白,真正让人焦虑的,从来不是选择的难,而是明知道七分撑不起余生,还要硬着头皮继续。“永远不要选择那些你会打七分的东西。”...
深夜的公路边,一对年轻夫妇正推着熄火的车,雨点劈头盖脸打下来,谁也没吭声。她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原来婚姻,更多时候是这样的狼狈,而不是朋友圈里秀出来的鲜花和烛光。她没说出口,只是暗暗记下,那一刻才是真正看清眼前这个人的时刻。婚姻的真相往往不是婚礼上的誓言,而是柴米油盐的摩擦、琐碎瞬间的选择。这些年,关于婚姻的新闻一波接一波。有人闪婚闪离,有人领证前才发现三...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灯光只剩下几盏孤零零的。电梯口安静到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一个年轻人抱着电脑从会议室走出来,眼睛布满血丝,嘴里叼着一块没嚼完的面包。走到走廊尽头,他突然笑了笑:“等我熬过今天,就离目标近了一点。”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因为在别人眼里,他可能是明天会上里侃侃而谈的“职场新星”,但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苦苦撑着、不想掉队的普通人。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
夜色还没完全退去,佛罗里达大学的礼堂里却坐满了人。那天是1988年的一个上午,空气里弥漫着期待。年轻的学生们紧握着笔记本,眼神炽热,仿佛只等着一句话,就能决定未来的方向。舞台中央,巴菲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用一贯的微笑开场:“问我最难的问题吧,你们越刁钻,我越开心。”话音落下,掌声骤起。可谁都没想到,他自己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像一颗石子,砸进了整个学堂的心湖...
他是在一列深夜的火车上做出决定的。窗外黑暗无边,只有铁轨的摩擦声在提醒他:时间正在推进。三十岁的他,忽然生出一种荒唐的焦虑——为什么自己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别人能在两年里换个赛道,而自己却连一本书都读不透?他盯着座位前的台灯,心里浮出一句话:“我得自学一个领域,彻底试一次。”问题是,怎么学?面对陌生的领域,人脑最先感受到的往往不是好奇,而是恐慌。那些陌生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