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论什么宗教,高级别境界都会归于高山一点,条条大路通罗马

走哪条路不重要,走到真心就到家。人常在“哪条路更好”的争执里打转,却很少问一句更关键的话:我的脚究竟往哪里走,我的心究竟安在哪一处。你说大道殊途同归,我也深以为然。因为当信仰走到最诚、最真的时刻,语言的篱笆会慢慢消退,形相的边框会悄悄融化,人会像回潮的海水,一点点退回到更深更广的海。基督教以爱为路,把彼此牵起;伊斯兰以顺为路,让心落地;中华以和为路,以离相之...

中华文化的离相让其看起来更为究竟

看透一切形状只是影子,才能走进真正的自在。世间的文化与宗教,各有其立足点。基督教的核心是“爱”,但它仍停留在“爱”的对象上,强调人与神、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一种着相的爱;伊斯兰教的核心是“顺”,它让人服从真主的旨意,建立秩序与律法,这也是依托着一个对象而展开的顺服;而中华文化则常常引人离相。佛家讲“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超越了形相;道家讲“无极”...

超越二元对立的中华文化是否更胜一筹

真正能让人安下心来的智慧,是超越对与错的分野。基督教文化说“爱”,教人宽恕,教人扶持,让彼此在关怀中感受上帝的光;伊斯兰文化说“顺”,教人敬畏,教人节制,让灵魂在服从中获得笃定与安宁;而中华文化却似乎更宽广,它不仅讲“顺”,更讲“和”,更讲“超越二元”。佛家说“不二法门”,道家说“无为而治”,儒家说“和而不同”,这都是超越对立的智慧:既不执着于胜负,也不困囿...

所谓的执着是将摄取后分辨出的东西执着为”我“”人“

把看到的东西硬说成“我”的,是执着的开始。我们每天的眼耳鼻舌身意,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外境的信息。见到一张脸,听到一句话,闻到一阵香,尝到一点苦,触到一丝冷,心里便立刻生起分辨:这是好、那是坏,这是喜欢、那是讨厌。分辨本身并没有问题,这是知见的作用,是生存所需。但问题在于,分辨之后,我们常常会在心里加一个“我”的标记——他骂了我,他伤了我,他赞美了我,他亏欠了我...

其实西方走的其小无内的路子探索本源,东方则是其大无外的路子

要看清生活,就学会里外一起看,门自然开。我常在清晨的静处,听见世界的两种脚步声,一种往里走,一种往外走。往里走的脚步,细细密密,像用放大镜看尘埃,问粒子、问分子、问自我最细的一线念头,这路子专注、精致、讲究把大的事情拆成小的事情,追问本源里还藏着什么;往外走的脚步,阔阔朗朗,像站在高地看河流,观天地、观众生、观一切关系的回环,这路子开阔、周全、讲究把小的事情...

西方为何走向自上而下的思维之路,而东方却正好相反?

同求真理,西方先定规则,东方先看水势。我常在日常里观察人心与万物的走向。早晨泡一杯茶,水开不过沸,茶叶舒展自有秩序;夜里临窗而坐,看楼下车流,红绿灯像节拍器一样管束着速度。这两种画面像两条道路,一条自上而下,先立法度再行事,一条自下而上,先观形势再顺应。你问西方为何多走自上而下的思维路,而东方却恰好相反?我想说,这不是谁聪明、谁迟钝的问题,而是对秩序来源各自...

任何的宗教都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亮本身

别把手指当月亮看,心到哪儿月就在哪儿。世间的教法多如夜空繁星,名字各异,仪轨各异,说法各异,却都在做同一件温柔而坚定的事——抬起一根指头,叫我们看向黑暗里的一轮月。指头是必要的,因为幼童看月,须得有人指;指头也易误,因为心一急,便把指头当成月亮,握得紧紧,咬得死死。你说“任何的宗教都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亮本身”,我深觉这一句话,正点在人心的要害。它回答的不是谁...

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之优劣

生命的意义,常常藏在不同文化里说的那几句话。当我们去看基督天主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时,会发现三者虽生长在不同土地,却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人怎样才能活得安稳、活得有光。基督天主文化的精华是“爱”,爱上帝,也爱众人,用爱来化解仇恨与隔阂;伊斯兰文化的核心是“顺”,顺服真主的安排,在信仰的指引下自律、自持、守戒,从而找到灵魂的宁静;而中华文化的...

女到中年,任何人与事,都不该换你一身病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保住身体与心,不要再用命去换不值得的人和事。一个人走到中年,才慢慢懂得:身上的伤,不全是岁月留下的,有的来自人情的消耗,有的来自家庭的压抑,有的来自婚姻的冷落。年轻时以为忍一忍就会过去,撑一撑就能得到理解,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一身病。那一刻你才明白,很多关系、很多期待,并不值得你牺牲自己。中年是一个奇特的阶段。你不再年轻,却也未老;你有能...

人活多久,看吃饭就知道,寿命长的人吃饭大多有这三个特征

人吃饭的方式,藏着他一生的福气。吃饭是最寻常的事,却也是最不寻常的道。有人活得匆匆忙忙,饭菜只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有人活得悠然自在,餐桌便是修行的道场。到底什么样的饮食,才能与长寿相契,与健康相和?其实答案很朴素:不贪吃,吃清淡,顺时节。文章借着这些简单的道理,映照出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里体会生命的节律,如何在一日三餐中安顿身心。这不仅是饮食的术,更是生活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