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卦象之本:上坎下乾,险在前方,动而欲行需卦是《水天需》,下乾上坎。坎为水,为险;乾为天,为健,为动。乾在下,有上进之志;坎在上,为障、为阻、为未通。整卦之象,是天之阳气上升,欲奋发图进,却有“云水之险”压在前头。这是“需”的核心意象——有所欲行,但不通;有所欲为,但被阻。《彖传》说得明白:“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意思是:此卦要紧之处...
一、卦象之势:山下有险,险中育德蒙卦为《山水蒙》,下坎上艮,象曰“山下出泉”。坎为水,艮为山,泉水从山中涌出,正是初萌、初动、未开之象。天地之间,万物方生,人心未明,所以卦名曰“蒙”——指人的心志尚未开化,道未成,识未显,是万象初启之始。“蒙”不是一成不变的愚昧,而是一种“有待开化”的状态。所以《彖》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只要行之得宜,知所施教,便...
一、从卦象与结构看:六四处卦之“中枢节位”屯卦为“水雷屯”,下震上坎。震为动,坎为险,整体象为“刚在内而动,柔外以止”,意味着内心欲动、向前冲刺,但外在却布满障碍与险阻。因此,《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点明其卦势为初动而遇险,欲生而未成。在这种结构之中,六四居上卦之初,接近于君位(九五),却又未至;也远离下卦之动烈冲锋(初九、六二、六三),位于动与止...
在《易经》中,六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初爻至上爻,从下而上,共六阶。下三爻为内卦,上三爻为外卦,整卦既是静态的结构图,也是动态的能量流。在这个结构中,“相应”是一个极为核心的概念。很多初学者听到“初与上相应、二与五相应、三与四相应”,误以为这叫“隔一位相应”,这是对“相应”机制的根本误解。“相应”不是“跳一格”,也不是“近似互补”,它是一个固定的结构性关系...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并非每一卦都有明确写出“谁是主角”,但每一卦确实有一个或者一组爻,承担着整卦精神的展开,起主导作用。我们通常把这种主导性的爻称为卦主。卦主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功能;不是谁最强,而是谁“统摄卦义的展开”。那我们该如何判断谁是这一卦的卦主?必须从几个关键的维度综合去看:爻的位置(位)、爻的阴阳性(性)、与他爻的相应关系(应)、其所处的...
九四阳爻居阴位、不在中不在正,按理说是躁动之象,可偏偏《象传》却说他“复即命,渝安贞吉,以刚中也”,给了极高评价,仿佛他成了这个卦局里真正能“安天下讼事”的人。这看起来确实有矛盾:一个阳爻处阴位,不在中、不在正,怎么可能成为系统之主?怎么不躁动,反而守得住中道?我们用一个现实比喻讲透它——这就像一个集团副总裁,在一个公司内部冲突激烈、人人上讼的时期,他不是C...
一、讼卦的卦象结构:乾上坎下,天在上、水在下讼卦是《易经》第六卦,由上卦乾(☰)和下卦坎(☵)组成,象征天在上、水在下。天欲上行,水性下流,二者背道而驰,构成了讼之根本张力。讼之所以为讼,在卦象上就已体现:内外不一、上下对抗。乾卦象征君子之德,阳刚、健行、运行不息;坎为险,象征陷阱、困厄、情感波动。整个讼卦的基调便是:有理而无势,有志而无通,或下民欲争而上主...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六三,这个位置本身就是尴尬的。它是一个阴爻,柔弱;居在阳位,进取之位;上下皆是阳刚之爻,中不自中,位不自正,自身又非中正之德,是典型的“位不胜德”。但正因为如此,它不能妄动,却也不至于无用,关键在于它如何自处:依凭什么?顺从谁?选择什么样的路?如果理解成“旧德既可以是系统之旧德(资源啊、势能啊...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这一爻,处于讼卦下卦的最后一爻,它是一个阴爻而居阳位,又不中不正,且上下皆阳,夹在二刚之间。它本身柔弱,却处在一个进取的位置上,内在能量不够,外在压力又大,确实如你所觉察的,这个位置“尴尬”,而且麻烦。如果理解成“六三是阴爻处阳位,本来应该进取的,但它却是一个阴爻,进取不足,守成有余”,这说法...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而逋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这一爻讲的是讼卦中的次爻,阳爻处于阴位,象征着力量虽强,却位置不当,是典型的“阳居阴位”的状态。倘若此人欲上讼九五,即从下往上兴讼,结果必是不利,甚至可能引来灾祸。为什么?因为讼的对手是九五,是居高位、掌主事之人,而九二的位置虽然正中,但毕竟不是当权者。这就如同一个有才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