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厉害,不在于护住脸面,而在于能放下面子换取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面子不是那么重要”,可一到关键时刻,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人情场上怕丢脸,工作上怕被否定,亲密关系里怕被看轻。于是,话不敢说,事不敢做,机会也白白错过。为什么?因为面子像一层薄薄的纸,看似透明,却能挡住一个人走向更广阔天地的脚步。有人守着它过完一生,结果日子过得沉重又憋屈;有人...
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生理的需求,从佛教看...吃喝拉撒,这是所有兽,或者说所有生命体都有的需求,他认为必须有那些,才能维持肉体、身体存在,否则就要毁坏、灭失。但如果没有了身见了呢?还有吃喝拉撒的需求吗?是可以没有的。正是那些大修行人能很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等等的原因所在。一个知见被空掉,一切生理需求就不再成为需求。答:人为什么要吃饭喝水,这个问题背后藏着...
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安全的需求,从佛教看...啥是安全?潜台词是恐惧。他有恐惧觉得不安全。如果没有恐惧,何来安全之说?安全的还有个潜台词是,肉体有被毁伤的危险,那个我有被伤害的危险。设若没有肉体之见,我之见,何来危险?何来恐惧?全因执着有个我、有个身,恐惧产生,安全需求产生。答:人害怕失去,所以才会追求安全。所谓安全,其实是一种感觉。你觉得周围稳定,就...
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爱和归属的需求,从佛教看...什么是爱,无条件的慈悲于你,我小心的避开尊重,其实爱中间有部分内涵就有尊重,有包容,有接纳,有允许,爱才能真的给予这一切,是一种流淌的情感,眼神温柔、语言美丽等等。归属呢?就是接纳,我接纳你,群体接纳你,他人接纳你。答:爱要能落地,归属要会生根,怎么做?(全文约2700字)我想把“爱与归属”这件事说清楚...
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尊重的需求,从佛教看...什么是尊重?我漂亮,来给我盖个戳,你漂亮;我有价值,来给我盖个戳,你有价值;我很善良,来给我盖个戳,你善良。因为这些或者其他的一切特质,为人所重视,所敬仰,所顺从,所跟随,等等。如果我什么也没有呢?当然也期望得到这些。就是那个我啊,他希望被看见。答:真正的尊重不是盖章,而是看见自己。清晨的风还柔柔的,我站在...
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从佛教看...什么是自、我,识分别出的概念执着便成我,实现,实现什么?目标?心里所需?就是本心的动,本心的冲动,本心的热爱,就是种子的生命力,他想长成树,他是一眼泉水,想奔向星辰大海,就是它。人也一样,你带着一点本初之动,你要翱翔天地,只有舒张开允许它一切发生,包容他伸开一切,才叫真正的自我实现。答:真正的自我实现不是去...
知见就是心把六根收到的信息分辨出来,但若执着于分辨,本来的清明就被遮住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在接收、在判断、在贴标签。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冷暖、意起思绪,这些都是“见”。而心在其上生起分辨,说这是苹果,那是梨子,这是好人,那是坏人,这就是“知”。于是“知见”就是明觉对六根所摄取的信息作出的反应。知见本身并没有错,它是人活着的基础。但问题在于...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论是工作还是玩耍,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很多人问,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有人说在成就,有人说在享受,也有人说在陪伴。但若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人之所以感到喜悦,并不是因为某个外在的目标达成,而是因为在投入的过程里,自己全然地在场。正如文中粥左罗所说,他信奉“极致地工作,也极致地玩儿”。这句话表面是价值观,其实更是一种修行。修行不一定非要在庙里坐禅...
问:比如我认一个东西为苹果,我是怎么知见立知的,请细致解读这个生活小事。是不是说我能知道他是苹果,但如果有人说他是梨子,我不执着它非是苹果,然后跟他死活的争论?答:你说“这东西是苹果”,问题不在于说它是苹果,而在于你死死认定“只能是苹果”。这就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在日常里最贴身的写照。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名字,离不开概念,否则就无法沟通生活。孩子喊“苹果”...
别把知道当真理,心就亮了。“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八个字短短,像一把钥匙。它轻轻一拧,许多被我们叫作“道理”“常识”“立场”的东西,就露出另一面:原来不少痛苦,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太懂”——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把自己的懂,立成了不可动摇的“真”。这句话要回答的核心,其实很朴素:怎样不被自以为是的聪明绑住,怎样在信息拥挤、意见喧哗的时代,守住一颗明亮不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