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曰:“童蒙,吉。”表面上寥寥三字,却是整个《蒙》卦行至此处最温柔、最通透的一笔。在历经了初爻的“启蒙”、二爻的“求知”、三爻的“躁进”、四爻的“困蒙”、五爻终于抵达一种“通达之后的清明童心”。它不是对幼稚的礼赞,也不是对愚昧的纵容,而是对一种返本归真后自觉保持的“清净蒙态”的肯定。若将“童蒙,吉”理解成一种“经历过山水之后,最终重新看见山水之美的清澈”,...
六四曰:“困蒙,吝。”一句话,冷峻直白,仿佛一道冷风扑面,却也极有现实的温度。在整个蒙卦六爻中,六四的处境堪称最困,最无助,也最易让人心生绝望。如果说前爻是半懂不懂的妄动者,那六四就是那个妄动过后,被天地打回原形的困者。不是失败本身最可怕,而是当一个人不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时,才是最深的“困”。六四为阴爻居阴位,貌似得位,实则不中不正,与上下皆无应援,既无所持...
六三曰:“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这不仅是一条卦爻辞,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现代人情感关系与婚姻观中最常被忽略的一个核心问题: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承接一段关系?你是否有足够的内力去承担一段真正的亲密?这一爻的根本,是在说一个“未稳而欲动”的状态。阴爻居阳位,柔弱而躁进,不中不正,还乘刚而无应,处境孤立。如果理解成“一个人内在尚未成熟,却急于交合、急于...
六三曰:“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此爻言辞简劲,背后却藏着极深的人性洞察和修行智慧。处在这一阶段的生命,正是在一种“未及而欲动、未熟而欲合”的边缘状态,看似跃跃欲试,实则内里未稳,若妄动,反而误入歧途。阴爻居于阳位,阴柔者处刚健之地,本已失其所安,再加之不中、无应,与六四不相应,自成孤阳之势。这是一个“表面激进、内里空虚”的危险之相。此爻所告诫的...
一个生命真正“落地”,是从“大有”之中脱出,从无分别、无边界的整体之境,被投入到这个由语言、概念、制度、他人之眼构成的人世世界。这个世界不再是纯粹的存在,而是结构化的、有规则的,是带着分别、有所选择、有得有失的现实场域。从那一刻起,他就必须学会:不是所有愿望都会被满足,不是所有情绪都能被接住,不是所有表达都会被听见。他被送到了一个不再是全然承接的世界。如果理...
在《易经》蒙卦九二爻中,“包蒙吉”是最沉静也最震撼的一句。对当代人而言,它不仅是教育的起点,更是重建自我、重塑存在的通道。所谓“包”,不是控制、不是压抑,而是指内在的承接力——我能不能真正接住那个在紧张、在敏感、在时时处处扫描危险信号的自己?我们习惯于将“防御”归咎于外界太杂、节奏太快、人心难测,但若往深处追问,每一个风吹草动都足以搅乱心神的状态,根本的源头...
蒙卦九二爻曰:“包蒙吉。”这一爻,不只是古圣对启蒙之道的指引,更是留给每一个在生活中不断自我拉扯、陷于防御、敏感、紧张、不信任状态的人的通道钥匙。你看到隔壁同事打印了一张纸,心里立刻一紧,以为他要离职。你知道这未必和你有关,可身体已经自动反应了。那一瞬间,你没有余裕去分析逻辑、判断事实,整个神经系统只是条件反射地启动了“危险扫描机制”。这种过敏、过度解读、过...
蒙卦九二爻辞:“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看似讲教育、婚配、治家,实则全讲“一个人能否成为承接者”的能力。这三个阶段不是并列的事情,而是层层递进,根在“包蒙”,枝在“纳妇”,果在“子克家”。没有包蒙,就无以入世;没有被接纳,就难以接纳世界;没有承接之力,就无法承载人生之重。如果理解成“人在矇昧状态时,最需要的正是包容、接纳、承接,否则他后面所有对关系、对人、...
蒙卦九二爻曰:“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乍看之下,这三个短句分别而立,讲的是教化、婚配与成家,实则一气贯通,深刻揭示了一个生命从被接纳到学会接纳,从被教化到能化人,从走向关系到承担结构的全过程。“包蒙吉”,起手一句,道尽整个卦之中枢所在。九二为阳爻,居于下卦坎中的中位,象征阳刚之气自内在升起,但不居高不自满,而是处于一个能教化、能包容的角色之中。如果理解成...
《易经》蒙卦六爻之中,九二爻居下卦之中位,其辞曰:“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是整卦中最具“化育之功”的一爻,它不在初蒙之未开,也不在终蒙之大明,而在“教化”的核心阶段。此爻承接初六之“发蒙”,引导懵懂之气从混沌走向调和,是整个蒙卦由“生”向“养”的中枢。若说初六是童蒙初启,那么九二则是包容教化之道的真正落点。九二为阳爻居阴位,得中而应六五。此爻阳刚而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