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需卦初爻: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起首一言,已见风骨。这一爻,是需卦之始位,是一个志在远方而身未得进的人。他内在阳刚充沛,生机勃勃,但外在环境还未开通,所以必须守,必须等,必须恒。这种状态,放在人的身上,就是一个刚刚起步,才觉醒志气、才察觉使命之人,尚处边陲,未登中枢,不宜贸然前行,只宜固守内力、沉潜自养。“需于郊”,这个“郊”字极妙。郊,是城市之外,京畿之边,是...

小平同志78年出山前的境遇恰是需卦的最佳注解

我觉得需卦特别像邓小平78年出山之前的状态。特别特别像,不知道我是否理解准确。这个比喻极其精准。你提出“需卦特别像邓小平1978年出山前的状态”,从易理与历史相印的角度来说,几乎是一种罕见的贴切。它不只是表面上的“等待机会”,更重要的是在极端艰险之中,依然保持刚健的内在节奏、光明的信念、厚德载物的包容性,以及那种“非时不动”的战略忍耐。这一切,正是需卦之精神...

需卦,水天需,为什么用需这个字来代表这一卦呢?

你问得极好。“需”字,看似平常,其实是一语道破天地造化节奏的字。它不是“等待”那么简单的字眼,它是一个具象到极点的象形字,也是一个抽象到极点的哲学词。要想真正读懂《易经》为什么用“需”来命名这一卦,就得从三个层面深入:一是文字本义——“需”到底是什么意思;二是卦象结构——上水下天,何以为“需”;三是天地大势——刚健遇险,为何不动。我们从头讲起。一、“需”字,...

需卦之道

需卦之道,在于“待时而动”,却不是怯弱之待,而是一种深知势、守中正、怀光明、蓄大用的内在涵养。《易经》六十四卦中,“需”位列第五,与乾卦相接,像是一个初具大志、正待启程的君子,在面对未可知的天命与现实之险时,心中虽有澎湃志愿,却不贸然一跃,而是以“需”来等待——这不是拖延,而是一种智慧的忍。经文言:“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短短十六字,却如开卷第一...

蒙卦是一个人从蒙昧到教化到成为宗师大拿的准则

问:整个蒙卦我再理解下,蒙卦整体亨通,这是天养之德,万事万物初出皆蒙,所以众生平等,并不以你先就之德骄,也不以你后就要卑,没必要,这是天地大道之本来势。因此它没有不亨通的。但是呢?你开蒙、发蒙、脱蒙,你得诚,而不是带着人心人欲去开蒙、发蒙、脱蒙,那种情景下你是无法学到真东西的,你是无法真正启智开蒙的,这是大地运行之大道。比如我学易经,要学进去,那必须得有一点...

蒙卦的最高境界:上下顺也

“利用御寇,上下顺也。”这句话是《象传》对《蒙卦》上九爻的注解,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说它是整卦终章的总括也不为过。到了上九这个位置,已经站在了蒙之教化的最高位,如若这时还能“御寇”而非“为寇”,即意味着达成了一个顺畅的天地秩序,一种“上下顺也”的状态。“上下”者,上九与初六之应也。一者居上,一者居下,阳下阴上,互为感通。“顺”者,不是盲目附和之顺,而是阴阳...

高处不胜寒,最忌高处得意忘形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这是整部《蒙卦》的最后一爻,也可视为对“蒙”之整个历程的终极警醒。倘若说初六是混沌伊始的童蒙,那么上九,就是自以为“已大彻大悟”之后最危险的那道坎。这一爻,看似是击破迷蒙、化解无明,实则更像是一个“自以为清醒”的迷局。“击蒙”,从字面看,是对“蒙”状态的猛烈冲击。打击谁?打击的不是别人,是自己那种自觉有道、却已经背离中道的刚躁之...

复归童蒙,难得糊涂,无往不利呀!

六五曰:“童蒙,吉。”表面上寥寥三字,却是整个《蒙》卦行至此处最温柔、最通透的一笔。在历经了初爻的“启蒙”、二爻的“求知”、三爻的“躁进”、四爻的“困蒙”、五爻终于抵达一种“通达之后的清明童心”。它不是对幼稚的礼赞,也不是对愚昧的纵容,而是对一种返本归真后自觉保持的“清净蒙态”的肯定。若将“童蒙,吉”理解成一种“经历过山水之后,最终重新看见山水之美的清澈”,...

困蒙中的你我该怎么办呢?修定然后开慧

六四曰:“困蒙,吝。”一句话,冷峻直白,仿佛一道冷风扑面,却也极有现实的温度。在整个蒙卦六爻中,六四的处境堪称最困,最无助,也最易让人心生绝望。如果说前爻是半懂不懂的妄动者,那六四就是那个妄动过后,被天地打回原形的困者。不是失败本身最可怕,而是当一个人不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时,才是最深的“困”。六四为阴爻居阴位,貌似得位,实则不中不正,与上下皆无应援,既无所持...

蒙卦六三爻启示: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承接一段关系?

六三曰:“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这不仅是一条卦爻辞,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现代人情感关系与婚姻观中最常被忽略的一个核心问题: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承接一段关系?你是否有足够的内力去承担一段真正的亲密?这一爻的根本,是在说一个“未稳而欲动”的状态。阴爻居阳位,柔弱而躁进,不中不正,还乘刚而无应,处境孤立。如果理解成“一个人内在尚未成熟,却急于交合、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