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得明白,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什么不必做。凯文·凯利的这四十条建议,看似零散,其实是一种生活的“修心笔记”,它提醒我们,日子并不是靠一个宏大的目标来成全,而是靠一连串小而清醒的选择来堆叠成的。许多人追问“怎么活好这一生”,仿佛等着谁送来一个公式,填上几个数字就能自动输出幸福的答案。可人生不是算式,它更像一条河,方向由地势决定,风景由你自己选的停靠点构...
别在工作里把自己活成“沉默的螺丝钉”。许多人走上职场的第一天,就像走进一间陌生的教室,乖乖地坐在后排,等着有人发作业、派任务、给答案。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正直、要听话、要不添麻烦,于是我们成了办公室里最不会惹事的人。但职场不是课堂,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人会因为你听话就给你高分。你可以勤奋,但如果只是埋头做事,不去争取,不敢拒绝,不会借力,你的努力就很容易变成廉价...
人不是靠欠债的情感维系一生,而是靠爱。在一些家庭里,“养儿防老”是一块祖传的牌匾,挂在墙上,代代相传。老人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养孩子,就是为了老来有人依靠;孩子觉得,从出生那天起,就背上了未来必须偿还的账单。这样看似稳固的情感链条,其实是用交换而非爱来连接的。父母付出养育,期待孩子以照料回报;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被贴上“为将来防老”这张无形的标签。乍看合情合...
钱来的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准备好接住它。在很多人心里,“快钱”像一杯烈酒,喝下去会烧喉、伤胃、乱心,所以他们用一句“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赚快钱”来吓退自己和别人。可事实是,大多数人一生里都很少遇到一次真正的快钱机会,而当机会真的来到身边,更多人是没准备、没勇气、没能力去接住,错过之后只能在事后用“我不要”来安慰自己。生活的真相是,不论是财富、名...
做干部不是坐位置,而是有真本事能挑担子。很多人以为干部的分量在头衔和办公室的大小,其实真正的分量在能不能解决问题、带出队伍、守住边界。任正非的这篇讲话,看似在谈用人之道,其实是在讲一个根本的做人做事之道——识人、用人、养人,最终的落脚点是让真能干的人在合适的地方开花结果,而不是让位置和人空转。他说得很直白,让不懂事、没干成事的人坐上决策的位置,就是胡来。这话...
做成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在一个人还没站到高处的时候,山脚的泥土是潮湿的,空气是浑浊的,仿佛一切努力都是在推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往上挪。但就是有人,不嫌重,不嫌累,不怕慢,靠着一口气、几分倔强、一些智慧和踏实,把那块石头推上了山腰、山顶。站在顶上时,才知道山下人看不到的风景,也明白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心血的痕迹。钱静红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执...
男人的心,不是不会碎,只是碎了没人知道。人到中年,表面看风平浪静,其实很多男人早已习惯把心事埋得很深。他们不爱说,不愿哭,更不肯让人看见自己软弱。于是,情绪像积雪,日日堆积,直到某一天,塌下来,没声没息地把人埋住。你看到的是胡歌半夜的胡子拉碴,是那条凌晨发出又删掉的emo微博,可他背后,是无数中年男人共有的孤独——一场无声的情绪危机。社会教会他们“扛”,教会...
想赚钱的路上,最怕的是心里想着捡便宜和手里只会干苦活。很多人到了中年,还在感慨时运不济、贵人不来,却不曾想,真正挡住自己路的,不是运气,而是两种深藏的习气:一是遇事总想着先捡点好处,不愿意分担该承担的风险;二是只会低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把全部力气耗在眼前的战术勤奋上,却从不去布局长远的战略方向。生活是个长坡,不是百米冲刺,人在中年时,这两个毛病若不戒掉,钱...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跑得不够快,其实是走得太急忘了看路。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染上了一种病——努力焦虑。你早晨睁开眼,手机的消息、工作的进度、别人的动态,像一阵阵浪潮冲进脑子,你下意识就想加快脚步,怕落后,怕耽误,怕浪费掉哪怕一分一秒。你以为这样是珍惜时间,但细想,这种心态其实更像是在跟时间赛跑,却不知终点在哪儿。你在路上跑得满头大汗,可心里总有一个声...
有些人离开了很久,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毛泽东之所以在当下依旧被无数年轻人怀念,不只是因为他领导了一个国家的翻天巨变,更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另一种可能:一个本可以安于既得利益、享尽荣华富贵的人,可以选择不为自己,而为无数普通人去承担艰难、面对牺牲。这种选择,在人性深处触动着人们最稀缺的信任感——原来真的有人,把他人的幸福放在比自己生命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