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观想是什么?

观想是给心一盏灯,照见自己。我在厨房收拾碗筷的时候,常常让呼吸慢下来,像给锅碗瓢盆一道一道擦亮,也把心里的小石子一颗一颗捡起。这就是我对观想最直白的理解:不是去别处寻神奇,而是在当下把要紧的画面安安稳稳放在心里,反复温一温,照一照,直到心不再乱跳。易经里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讲“观”的要义,是让眼到、心到、义理到。佛家讲“止观”,止...

智慧是一种能力

智慧就是会用的本事,看透还能办到,后面我把路说透。清晨泡茶,水滚得正欢,我却把火关小了一格。不是怕沸,而是要它稳稳当当地沸下去。看着茶叶舒展开来,我忽然明白,智慧不是装在书里的花样,不是嘴上抖出来的巧话,更不是临场一怒的脾气。智慧是一种能力,能让我们把看见的、想明白的,变成做得到、做得稳的现实。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不是自我感动的鸡血,而是把力...

踏雪无痕

行走世间最妙的功夫,不是留下痕迹,而是心中无迹。雪地里走过,本该印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可修行到极处,却能如风过竹林,声声萧瑟,却无一枝折断;如鱼游水中,鳞光闪动,却不留涟漪。所谓“踏雪无痕”,不是身轻到雪不承载,而是心静到行迹不黏连。表面看,它说的是动作轻盈,实则指向的是心灵自在。道家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留痕迹,正是无执的境界。佛经里常说“应...

不断尝试不断失败,是趋近成功的不二法门

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不断去试,不怕一次次跌倒。当我静坐时,总会回想起那些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的瞬间。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摔得满身泥土,却咬牙站起;年轻时想写文章,被退稿无数次,心里空落落,却依然提笔;后来遇到人生的关口,一次次失去信心,又一次次重新站立。走到今天,我才明白,所谓成功,其实没有神秘的钥匙,它就是用失败叠出来的高台。你想要靠近成功,就必须与失败共舞。...

避免一次失败就接近崩溃,别求一次成功就人生巅峰

先学会输得起,才能赢得久。我在厨房泡茶,水开得噗噗直响,我忽然想到,很多人的心也像这壶水,一沸就满,一满就溢。做一件事,想的是一战封侯,一举成名;摔一跤,心里就惊慌,觉得天塌地陷。可《易经》早就点破天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靠的是稳稳当当的试,踏踏实实的小胜,能扛得住的小败。把风险装进小盒子里,坏运来的时候不至于被掀翻;把贪心关在笼子里,好运来的时候...

县城相亲顶配:父母有退休金

钱袋子厚不厚,常常决定一家子的底气与婚姻的走向。我常常想起这篇关于县城相亲的文章,写得直白,讲的是父母有没有退休金,却其实影射的是整整三代人的命运。人们在婚姻里,不再只看年轻人的长相、学历、性格,而是把父母的养老金当作一块“压舱石”。看似庸常,实则深刻,因为这道选择题背后,藏着整个社会的惶惶不安。婚姻成了风险管理,父母退休金成了兜底保险,这不是个人小事,而是...

《曾国藩》: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就会发现,敢吵架、敢冲突、敢强势、不怕撕破脸,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能掀桌,也能收场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是只会忍让,也不是只会逞强,而是敢吵敢收,能掀桌子也能摆好局。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和气生财。”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若把它当作一切行为的金科玉律,就会陷入一种偏执的柔弱。就像水如果只是一味退让,就会被泥土吞没;但若懂得奔流与回旋,就能汇入江河,最终奔腾入海。今天读到曾国藩的故事,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和”与“斗”的对立...

段永平多次推荐费德勒演讲:最优秀的人,也经常失败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从不失败,而是懂得在失败里继续走。我读到费德勒的演讲,心里像被敲了一下。他说过:“毫不费力的成功只是神话。”这一句话,像是道家《道德经》里“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回响。看似轻松自在的境界,其实背后是万千日夜的琢磨与坚持。就像竹子用了四年时间生根,却在第五年一口气拔高到几米。那种“毫不费力”的模样,不过是厚积薄发。我们常常误以为别人的光芒是天生...

警惕身边那些寸草不生的人

人的心,就像一块田地,和什么人待在一起,就会长出什么样的草木。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明明想要过轻快的日子,结果却被某些人拖得步履沉重?就像在明媚的春光里,本该花开满地,却偏偏被一阵阴冷的风吹得瑟瑟发抖。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人,他们的存在并不是温润如泉,而是让周遭寸草不生。他们带着抱怨、比较、否定,如同黑洞一般,把你心里的亮光一口口吞没。本文的主题,就是要...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理投射(有人欺负你、打压你,最好的办法不是反击,而是应对 “心理投射”)

心里有些东西并不是你的,却会被人硬塞给你,你若接了就累,若不接就轻盈。人活在世间,总免不了被话语刺痛。有人指责你懒,有人说你虚伪,有人看你努力便嘲笑你做作。表面上好像他们在针对你,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在把自己内心的影子,投射到你的身上。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人人都在戏台上唱戏,可真正的主角往往是他们心里的执念。心理学叫它“心理投射”,佛家说是“业力所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