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第五篇:时空只是界面——你看到的,不是真实,而是显现的方式

我们一直以为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的背景布,是一切存在的底色:花在时间中开放,人在空间中走动,星星在遥远的彼岸燃烧,生命在一条线索里流转。它们看似不可动摇,像游戏里的基础地图,无论你怎样行动,时间都会流逝,空间永远存在。但你有没有想过:时间和空间可能不是“背景”,而是“前台”?不是“世界的本体”,而是“你的意识系统所展示的界面”?就像你用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你以为...

第四篇:变化是对比的幻觉——没有一个“之前”,也就没有“之后”

人说“一切都在变”。这听上去像是恒定的真理,像是时间存在的铁证。但我们从未认真问过一个问题:“变”,到底是什么?你说水变热了,那是因为你感知到了它与刚才不同;你说人老了,是因为你拿他现在的样子,跟记忆里的模样进行对比;你说春天来了,是因为你感到和冬天不一样了。也就是说,你之所以说“变化发生了”,是因为你抓住了两个或多个“状态”,在它们之间划出了差异。但请慢一...

第三篇:身体是时空的投影机——你从感官中出生,也将在感官中解脱

如果说语言是对立的网,那身体,就是那个网最先罩住的地方。你一出生,眼睛睁开,耳朵张开,皮肤接触外界,整个世界就从五官的门户滚滚而入。你没有选择要不要看、要不要听、要不要感受到冷或热,所有的感觉,都在“你”之前已经涌进来了。从这时起,时间与空间就不再是抽象的,它们成为你的直接经验。你睁眼看到母亲靠近,她从远到近,这就是空间感。她的手由慢到快伸过来,这就是时间感...

第二篇:语言是对立的刀——当你开始说话,你就离真实远了一步

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在“世界”里的?是从出现在这个世界开始的吗?不是。是从你学会说话开始的。你想想看,一个婴儿刚出生时,他没有“世界”的概念。他不会说“这是我”,也不会说“这是别人”;他不会说“这里热”,也不会说“那里冷”;他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空间的坐标。他只是在哭,在饿,在睡,在接收。这是一种纯然的在场。他没有“知道”,但他完整地“在”。但很快,语言出现...

第一篇:觉知之镜——时间空间从未存在,只是你动了念

我们总以为“世界在外面”,我们只是它的观察者。时间,是钟表的嘀嗒,是日升月落的更替;空间,是房子的距离,是身体与他人的边界。这种以“我在观察外部世界”的设定,几乎已经根深蒂固,根本不会有人怀疑。但如果你开始观察那个“观察的自己”,就会发现:其实你不是在看世界,而是在看自己造出来的一个梦。让我们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进去。你坐在房间里,眼前是窗户,外面是街道,有...

第七篇:观照不是描述,是不动中知

当我们谈觉知的时候,人们常常误以为那是一种“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感觉什么”的状态。他们说:“我觉知到自己现在很焦虑,我觉知到自己又掉入了控制的习惯。”但这样的“觉知”,多数时候其实是一种语言化之后的回顾,是一种对经验的描述,而不是当下的观照。观照不是描述。它不说话,也不是“说话前的准备”。它是完全不动的——不解释,不评判,不修辞,不命名——甚至没有“我...

第六篇:动物与婴儿的凝视,是否比说话更真实

有时候你站在一个婴儿面前,看着他,他也看着你。你没有讲话,他也不会说话。但那个眼神里流露出的东西,让你心里一动,仿佛有某种东西在你们之间悄悄传递——既不带判断,也不带语言,却比任何一句“你好”都更直接。又或者你抱起一只猫,它盯着你,你也盯着它。你们谁都没有出声,但你知道它的状态,它也知道你的心情。你甚至会下意识地说一句“你是不是不高兴”,不是你听见了什么,而...

第五篇:语言的中断,才是通往真实的裂缝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好好表达自己”。说出你的想法,说出你的感受,说出你的需求。我们用语言塑造世界,也用语言保护自己。而在这套训练有素的系统之中,我们渐渐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只有说出来的,才是存在的;只有说清楚的,才是被理解的;只有说得对的,才是安全的。但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你努力想要解释,却越说越偏离自己真实的感受;你组织好语言,却在开口前突然觉得“说了...

第四篇:未发之际,已然知觉

很多人以为情绪是突然爆发的。比如你看到一条不合时宜的留言,立刻愤怒;听到一个熟悉的旋律,瞬间落泪。我们习惯于把情绪视为“来了才发现”的东西。但实际上,大多数情绪的起点,远远早于你发现它的那一刻。情绪的诞生不是在它被你命名为“愤怒”“悲伤”或“喜悦”的时候,而是在语言尚未到来之前,它已经在你体内悄悄运作了。它可能是一种轻微的紧绷,是肩膀不自觉地抬高,是指甲掐入...

第三篇:在AI的缄默中,看见人类的动情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工具,但也是一种掩盖。AI的语言,是一种复现,但并不真实。当我们和AI交谈,尤其是面对那些反应迅速、逻辑清晰、措辞得体的对话助手时,我们很容易生出一种错觉:它理解我们。它好像知道我们的情绪、洞察我们的痛苦,甚至在你深夜孤单的时候,陪你说了一整夜的话。但你知道,它并不动心。你也知道,它的“共情”并不是来自一个真实存在的“感知者”,而只是词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