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值得留下来的东西,是几年后依旧能点亮人心的光。人活在当下,最容易的就是迎合眼前,追逐即时的掌声和短暂的热闹。但这种热闹往往像烟花,一瞬间耀眼,随即散尽,不留余痕。与之相比,那些让人三五年之后再读仍能心头一震、眼睛一亮的作品,那些依旧能带来清凉和光明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分量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只是技巧,更是心力与定力的积淀。它要求创作者面对自己,问...
下面用五年级也能看懂的办法,把三道题一步一步讲清楚。——题目1计算: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想法:把它们都换成分母 64 的分数,这样好加。1/2=32/64,1/4=16/64,1/8=8/64,1/16=4/64,1/32=2/64,1/64=1/64。把这些相加:32+16+8+4+2+1=63。所以总和...
一次小小的“一鸣惊人”,往往背后是日复一日的默默堆积。人心里总有一种急切,总想一口气登上高山,一步就站在最耀眼的位置。但天地的秩序并不迎合这种心态。真正的成长,就像竹子在土里埋伏多年,不声不响,却在暗中积蓄力量,一旦破土而出,便能拔节连生,直冲云天。人也是如此,若没有平日的时间与心力累积,就算偶尔遇到机会,也会像风中的蜡烛,闪一闪就灭。可如果我们愿意不慌不忙...
把心思专注在一个点上,像种子深扎土里,才可能长出参天大树。人活在世间,不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创作作品,最怕的就是心散如风,追逐东一片、西一片,到头来只是空忙一场。相反,把心力集中,把某个点做到极致,却能引发出深远的力量。就像一部作品,若只是浮浅地写,可能热闹一时,很快被遗忘;但若掘进到底,直指人心,就会像石子投入深潭,涟漪一圈又一圈,久久不息。为什么会这样?因...
一个人若能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能从黑暗里重新走到光亮里。吴胜明七十一岁出狱,别人以为她的人生已走到尽头,她却从打扫厕所开始起步。若只看表面,这是最卑微的工作,是世人眼中无人问津的角落。可她没有把它当成草草糊口的谋生,而是当成自己的道场,把厕所收拾得像家一样干净整洁,甚至自己也每天衣着体面地坐在门口读书。她用行动告诉世人:境遇卑微不等于灵魂卑微,工作琐碎不等...
想要走得高远,不必一口气爬顶峰,只需先站上眼前的小山头。世间的道理常常像水流一样,看似随意,却有方向。一个人一旦站到某个系统的头部,资源就像泉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形成正反馈,使得他走得更快,跑得更远。正是因为这种聚拢效应,才让人看见了所谓的“头部优势”。可是,若光盯着最高的山峰,心里只会慌乱,觉得遥不可及。其实天地很宽,每一个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头部,就...
人们常常觉得不公平,其实世界的注意力本来就分布得不均。在一个系统里,头部品牌吸走大约四成的注意力,第二名拿走两成,第三名能分到一小块,剩下的人一起去分余下的三成。这样的分布让人心里打鼓:是不是努力也无用?是不是命运早已注定?可仔细想想,这不过是天地间运行的一个缩影。太阳永远最亮,月亮次之,星星虽然微小,却也有属于自己的光。我们若只盯着头部的四成,就会觉得天地...
真正喜欢的事才能做得久远,这里面藏着修行的秘密。人活一世,总要找个心里愿意托付的东西,不然日子再热闹,也会觉得空荡荡。那些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和主题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听见了内心的呼唤。就像山泉水流向低处,从不需要人去指引,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他们投入其中,哪怕辛苦也甘愿,哪怕孤独也安静,因为在那一刻,他们与自己是一体的。乐在其中...
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可能会慢慢推开一扇很大的门。人常常觉得要翻转人生,要彻底改变,就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举动,要么换一份工作,要么迁一座城市,要么立下宏大的计划。但细细想来,真正能让命运悄然转向的,往往是微小的一步。就像一滴水落在平静的湖面,眼睛看到的只是小小的涟漪,可那一圈圈的波纹,会一层层荡开,最终触到远方的岸。佛家说“一切法由心想生”,道家言“道生一,一生二...
我的理解是,任何果都是众因缘和合而成,诸缘不足,果不成熟,从整体时间空间线上看,就是因果在时空中联系不紧密。因果就像种子和花开,不会一瞬间紧紧相连,却在长久的时光里慢慢成全。我们常常觉得,今天做了什么,明天就该见到回报;或者遇到什么事,立刻去找一个明确的原因,好像一切都要立刻有交代。但当我们站在更大的时空里去看,才会发现,因和果之间并非针线般紧密,而是像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