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育兒從來不是一場關於完美的考驗,而是一場學會鬆手、允許不完美的修行。每年開學,總有一股焦躁瀰漫在父母群體中:課外班報得夠不夠?別人家孩子是不是學得更快?我是不是對孩子太寬容了?這些問題背後,藏著我們對「好父母」這三個字的誤解。事實上,真正好的父母,不是追求100分的完美養育者,而是知道「70分剛剛好」的同行人。在關係中留下空白,孩子才有餘地去...
親愛的朋友:① 一個人若長期處在缺錢的狀態,貧窮會不只是錢包的問題,而會滲入到言行、心性,甚至命運的紋理中。夜深人靜時,我常想起街口那位擦鞋的老人。他總是彎著腰,手裡攥著一條布、一塊膏,一句話也不多說。我問他為何不收貴一點?他搖搖頭說:「別人也沒錢。」這句話聽著讓人心酸,但更令人心痛的,是那種從骨子裡滲出的「慣性匱乏」——那不是暫時的經濟緊縮,而是一種習性上...
親愛的朋友:① 孩子的心靈如初晨的露珠,最先映入的,是誰的身影,便藏著誰的光。這些年來,我常在靜夜思索一個問題:究竟誰的陪伴,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說母愛如水,細膩溫柔;父愛如山,沉穩堅定。然而,那片看似安靜無言的山,其實藏著孩子向上成長的脊骨。最近靜下心來讀到一項研究,說是由父親主要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力發展更優,情緒調節更佳,未來更易成功。起初我也...
親愛的朋友:① 中年婦女再就業,是一場靈魂深處的自我尋回。我們總以為,過了某個年齡,人生就該定型了。但人生真正的節點,從不聽命於歲月,而是服從於內在那個仍未熄滅的渴望。Jenny,那位55歲仍在廣州街頭尋覓工作的女性,用她不曾停止的腳步告訴我,真正的「上進心」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靈魂還未老去的證明。她曾經是礦場臨時工、是大巴司機、是陽朔民宿老闆,而如今,她...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值得投入十年的事物,不在風口之上,而在心力之中。我時常在靜夜中回望這些年來的路。從最初進入新媒體,到如今仍堅持寫作、經營公號,歲月如流,但我心中的燈火,卻從未熄滅。人們總說,「公眾號早就沒紅利了」,但我始終相信,一個能讓你沉下心、積累內力的地方,就值得去深耕。十年,可以讓一座山平;十年,也足以將一個平凡人,鍛造成一顆靜靜發光的星。這份堅持...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贏得機會的那一刻,從來不在說話,而在於你帶來了什麼價值。有時,一場面試的最終考題,不是檢驗你的機智,而是檢視你內心的秤。當面試官說出那句:「如何在1分鐘內要到我的微信?」其實不是要微信,是想知道:你是否能在極短時間內,辨清局勢,看懂他人的需求,並以你的存在,成為一種值得交換的價值。不是嘴巧取勝,而是慧眼與同理心的試煉。那位脫穎而出的男士,...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不怕失業的人,是能讓學習內化成生命節奏的人。在這個連風都變得不安分的時代,AI的出現像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把我們過往賴以為生的技能與路徑,劃出一道清晰裂痕。有人焦慮,有人逃避,也有人默默開始耕耘新的土壤。我時常想,什麼樣的人不怕失業?或許不是那些早早擁有金山銀山的人,而是那些在變局中,能不慌不亂,始終保持「我還能學、我還在進步」之念的人。...
親愛的朋友:① 「只要孩子快樂就好」這句話聽來動人,卻需慎言。在父母充滿愛意的表白中,這句話幾乎成了一種現代育兒的宣言。它包裹著溫柔的願景,彷彿在說:只要你不難過,其他我來承擔。然而,人生不是一座游樂場,而是一片無常的海。若不教孩子如何劃槳,他終將被浪吞沒。真正的快樂,從來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擁有穿越困境的力量。倘若一個孩子不曾練習自律、不曾在集體中成長、不曾...
親愛的朋友:① 孩子的人生,不該是一條直線,而應是一座座可自由行走的山丘。看著開學季前,央視鏡頭中那些住進安定醫院的孩子,我的心突然沉了下來。不是因為那些冰冷的診斷詞句,而是那一張張年輕卻早已疲憊的臉。他們不是社會的失敗者,而是在太早就被放進壓力鍋的生命。他們沒有錯,只是在這條被預設的「成功軌道」上,走得太久、太緊,終於喘不過氣。而這讓我不禁自問:我們是否太...
親愛的朋友:① 世事如潮,風向已變。當我靜坐於夜窗前,回望過去幾年的經濟與社會走勢,心中忽有一種熟悉的震動。那是命運轉軌時悄然生起的回音。教培、遊戲、互聯網這些曾經「風口上的豬」,歷經一場無聲的斷裂後,如今重新回到國家政策的主視野。這不是一場回鍋,而是一場轉生。② 政策不是鐵律,而是天地節氣。三年前,平台經濟因資本無序擴張而受限,教培因「內卷」與焦慮而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