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观卦·六四》:观至此处,人已发光,国也感知

问: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传: 观国之光,尚宾也。阴爻居阴位,得位,不得中,上有承,下无应。进入了外卦初爻,也进入了入的爻,开始行动啦。他下无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承接之位。观国之光,什么国?六三是我,此处是国,似乎从我放眼到天下了,有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感觉,光,什么光?开始发光?国发光?是观开始有了成效了嘛?还是看见了曙光了?我觉得都可以解释吧!或...

《观卦·六三》:观我生,那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决断

问:六三:观我生,进退。象传: 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阴爻居阳位,不中,不得位不得中,承上启下之位。他不跟六四相应。所以孤单。这么讲的话,这个爻所处位象不太好。爻辞说观我生,这时候倒过来了,观我生,我是谁?六三,或者处在此位次的人?生,生什么?生情绪?生心?生身体感受?生念头?进退,有动作,进进退退,为什么进退?怎么进退?观到了这里,内卦最外爻,顺到了最极...

《观卦·六二》:悄悄看、慢慢听,一个人在柔顺中穿过真实

问:六二:闚观,利女贞。象传: 窥观女贞,亦可丑也。阴爻处阴位,得中,得位得中。上有九五相应。附近无相承。这种爻象。在观进入道这里,阴爻居阴位,承顺纳的人位于承顺纳的位置,还得中正。应该怎么去观呢?认真的倾听,认真的观察,不做任何评判,一副特别顺从的样子,当然不是装的,是内外合一的。爻辞说闚观,门里有规矩,是不是自己内心有规矩?有规则?或者系统里有规矩、规则...

《观卦·初六》:童观的姿态,是万物开始与人心归真的原点

问: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传: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阴爻处于阳位,不得位,不得中。跟上九相应,附近的六二不相承。上入下顺。初爻为阴爻。童观,什么是童,儿童,孩童,童子,幼儿,懵懂的、稚嫩的,这种萌态的观。后面紧接着说小人无咎,什么是小人?非君子,非德高之人,非虔敬之极的人,普通人,品行普通的人,能力普通的人,就是我们大家伙,初进入系统去观察,以这样...

《观卦》:在那一刻,风轻轻贴地,人已沉入时间深处

有时候,一个人正在长大,却没有明显的突破;正在沉淀,却没有具体的成果;正在靠近一个生命的真相,却说不清自己做了什么。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看蚂蚁搬家,看天光一点点移过屋檐,看水在阳台边上的瓷盆里微微荡漾。他不动,但他在感。他不说,但他在听。那就是观卦。《易经》中的观卦,上为巽,下为坤,象曰“风行地上”。风,轻柔入微,贴着地表滑过;地,厚重包容,安静承载。这两个卦...

《观卦》:在还没动的时候,气就开始沉了下来

很多时候,一个人并不需要立刻行动。他需要的,是先把自己收回来,像退潮的水,静静退进身体的深处,让那些积压在胸口、膝盖、指尖的杂念一寸一寸沉下去。那不是消极,也不是逃避,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观察,有一个真正干净的起点。我起初并不理解“观”到底意味着什么。书上说,观卦是风行地上,是“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圣人以神道设教,是观天下、观民设教。这些字句看着庄重,也确实...

个人成长的沉静力量:那些被“观卦”悄然托起的时刻

我们常常将《易经》的卦象看作宏大系统的象征,认为观卦是关于君子观天下、圣人设教,但其实,它同样可以落在人最细微的生命节奏里,成为个人成长中一些关键转折时刻的隐秘底色。观卦的“风行地上”与“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揭示的是一种“以静养动”“以观立势”的德性节奏。在一个人经历混乱、渴望突破、准备转型时,观卦所蕴含的方式与态度,往往会在不被察觉之处显现出来。我见过一...

毛主席写〈湖南农民运动报告〉时,正在行观之道

毛泽东在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确是一种“观”的德性与姿态。他没有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也没有凭高位空喊口号。他踏入田间地头,走入泥泞、亲见人群、长时间与农民同吃同住。他所做的不是发号施令,而是身体力行地“盥而不荐”;他先将自身从既有的偏见和惯性中洗净,随后以澄澈之心观察民情、体察苦难。在报告成文之前,他做的是最贴近“风行地上”的那部分工...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问: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彖传: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传: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风地观,风行地上,贴着地行?卷起残片、落叶无数?让大地恢复干净?观,什么是观?观察、内观、观点、观众、围观,都是一种看着、盯着看的意思,一种从旁看的意思。风行地...

临卦:上六:敦临,吉无咎

问:上六:敦临,吉无咎。象传: 敦临之吉,志在内也。阴爻处在阴位,不得中得位,他是一个守成的位次,不需要冲了,已经到了临卦的顶级,完满了。他有初九相应,六五不相应。顺到了极致,悦到了极致。敦临,敦厚,敦义,是一种老实可靠淳朴诚敬之象。也确实啊,阴爻处阴位,内品质是一种内守、承顺纳之象,如此自然是吉,自然无咎啊。所以象传断词为:志在内也!他一个在内心,志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