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欺负你的人,都不是无意的。这是一个让人心头一震的事实。我们常常自我安慰,说别人可能只是无心之举,说时间能冲淡伤痛。但真相是,很多时候,那些落在我们身上的冷眼、羞辱与打击,都是别人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么做能占便宜,能立威,能让自己舒服,于是就伸出了手,就说出了话。这个认知像一阵冷风,吹破了“人心本善”的幻想,却也逼着我们去看清:世界并不总是...
钱没了还能再挣,心若慌了就很难安。嫁给一个经济学博士,作者的生活表面看似“一贫如洗”,却又常常因为丈夫的思路而打开一扇“年薪百万”的窗。她在文章里娓娓道来:丈夫大华从来不守传统理财那一套,不存钱、不积蓄,反而借钱、花钱、投资、周转。他相信“钱不是用来攒的,而是用来流动的”,一张又一张的信用卡,一笔又一笔的贷款,在外人眼里像是危险的泥沼,在他眼里却像是不断试探...
人最怕的不是跌倒,而是看见自己一步步往下滑却无力停住。那篇写东北下岗剧的文章,其实说透了许多中国人心底的恐惧。不是突然一场灾祸砸下来,而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脚下的地基一点点塌陷,生活表面还维持着烟火气,背后却裂开一条条缝。人们看似正常吃饭、上班、说笑,可心里都在揣着一份名单,生怕那把无形的刀落到自己头上。这个恐惧不只属于九十年代厂区的工人,也属于当下许许多多不敢...
能扛事,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本事。在生活里,谁都希望一帆风顺,可真正的现实是,风常常逆着吹,雨常常淋在身上。工作里有瓶颈,家庭里有压力,身体里有病痛,关系里有矛盾,这些东西没有人能完全逃掉。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学知识,拼命练技巧,以为靠聪明和手段就能赢,可是等真正的风浪来了,才发现比才华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站住脚,是能不能在摔倒以后再爬起来。能扛事,不是逞强,不...
人老了,一个人过,其实并不只是孤单,也是一种修行。人一生总要走到某个阶段,开始面对自己最真实的模样。有人在喧嚣中迷失,有人在独处里安稳。八十六岁的朱锦沁奶奶,选择独居,选择用一双手浇灌花草,用一颗心守护自己的清静,也用一份勇敢正视疾病与死亡。表面看,她不过是在拍小视频、发微信、做数独、看女排,可细细体会,那是一种面对人生暮年的自在,是一种走到生命尽头时的清明...
真正的长大,不是年纪到了,而是敢于选择,不怕失去。很多人以为成年是十八岁的标志,是领了身份证,是能喝酒能开车能结婚。可真正的成年,不在法律,不在年龄,而在内心。你敢不敢在生活面前,承受被拒绝,承受失去,承受自己选择的后果?若你一听到“辞退”就天塌地陷,若你一想到“离开”就慌乱不安,那么你仍旧还在幼年的壳里。成年,是在命运说“不”的时候,你还能稳稳地说“好”;...
中年后朋友渐少,不是冷漠,而是生活把人带到了不同的轨道。年轻时,朋友像呼吸一样自然,不必经营,不必计算,三五知己随叫随到。可一旦走进中年,房贷、孩子、父母、工作,四面八方的责任像沉重的石块,把每个人都压得只剩下有限的精力。那些曾经可以彻夜畅谈的伙伴,渐渐消失在生活的另一头,不是不想联系,而是没力气继续维持。中年人对友情的需求变了,他们需要的是不费力的懂得,不...
人若真放下所谓“成功”,还能活得自在吗?李树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把我们心底那些不敢言说的念头照了出来。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学历,没有耀眼的天赋,也没有能扛起风雨的坚毅。他选择了退出所谓的“赛道”,不再追逐房子、车子、职位和票子,只在一个帐篷里度过自己的日日夜夜。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故事,会说这是堕落,是失败,是彻底的废物。但细细去体会,却能发现他身上有一种我们不愿承认...
命运从不和人讲道理,它只看你敢不敢握紧拳头继续走。张京的故事之所以能震撼人心,不是因为她遇到的苦难特别罕见,而是因为她在一次次命运的打击下,从不低头。她没有生在优渥的年代,没有赶上顺风的潮流,该读书的时候遇到停课,该长身体的时候却天天挨饿,该安稳上班的时候被推去下乡,该享受退休的时候又被癌症敲门。别人遇到一次可能就沉了,而她一次又一次,把人生推倒重来。三次主...
人累了要歇一歇,可职场里许多人不敢停。这是一个看似小小的请假,却牵动了太多人心绪的时代。生病的人不敢请假,怕被怀疑装病;结婚的人不敢放松,怕被同事说撂挑子;甚至有的人在车祸之后,还要担心自己的假条格式不合适。请假,本是人的基本权利,却渐渐成了一种奢侈,一种负担,一种羞耻感。这种羞耻不在于请假本身,而在于一个人敢不敢在他人眼光下承认“我需要休息”。于是,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