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人何以為才?這本是一個極為宏大的命題,但最真切的答案,往往藏在日常的光影之中。近日讀到一段話,它如此直白而有力:「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就看他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初見平常,細思之後,卻有如暮鼓晨鐘,喚醒我對才與德、心與行的另一層體悟。人才者,非藏器於身,而能化解於事。世間之人,多以履歷論才,以技能評價高下。然若不能於紛雜世象中,察見癥結、直...
親愛的朋友:人至中年,若仍能與伴侶自在擁抱,那是深愛的證明,也是心靈仍敞開的證明。這份簡單的動作,比性更貼近靈魂,比語言更深刻地說出「我還在你身邊」。我曾經想,人在年輕時追求激情,年老時追求平穩,但如今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風起雲湧的悸動,而是願意日日夜夜靠近你,哪怕只是輕輕相貼的溫度。擁抱,是一種心的語言。我記得那日與母親閒坐,聽她笑談同學夫妻見面擁抱的...
親愛的朋友:在這個雞娃盛行、補習成癮的時代,若說「雞娃沒什麼用」,大概會激起無數家長的焦慮與不安。畢竟,我們活在一個用「努力就能改變命運」包裝所有育兒投入的世界裡,哪怕這份努力已讓孩子和父母雙雙疲憊。然而,當我靜下心來閱讀大量關於雙胞胎的研究,從基因到環境,從家庭到社會,我的內心竟有了一絲寧靜。彷彿聽見一種微弱卻堅定的聲音:有些事,原來不是靠用力就能得到的。...
親愛的朋友:人生的最高級活法,是活出自我——這句話,在許多書中讀過,在無數語錄裡看過,可真正能活成這樣的人,卻如晨星般稀少。而當我看見一位71歲的上海阿姨,賣房自駕,走遍祖國大地,不為親人留下分文,只為自己完成一場人生的壯遊,我的心,被深深觸動。這不是任性,而是一種極高階的清醒;不是脫序,而是深刻活明白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離責任,而是選擇本心。阿姨名叫...
親愛的朋友:世人常說「見山是山」,但真正的智慧,或許藏在那座山背後看不見的地方。這些年來,我越來越相信,所謂「高維認知」,不是炫目的技巧或絕對的聰明,而是一種心境的穿透力,一種能在現象紛繁中尋見本質、在喧囂中保有清明的能力。不是看得多,而是看得深;不是走得快,而是走得準。高維認知,是對底層規律的體悟與信任。就如同莊子所言:「夫道,有情有信,無為而無不為。」真...
親愛的朋友:生活在風起雲湧的年代,最大的挑戰不在於「風」有多大,而在於心能否安、步能否穩。這些年來,我們都感受到了寒意漸濃。裁員、轉型、轉行的消息像風霜一樣一夜落滿枝頭,讓人難以忽視,也難以安睡。有人說,未來三年是寒冬。我不急著同意這個比喻,卻知道,當人心被環境牽著走的時候,就已經是寒冬了。真正的寒冬,是內心的無措與無依。當大廠裁員潮湧,小廠如履薄冰,自由職...
親愛的朋友:人的疲憊,往往不是身體承受不了,而是心裡無處安放。最近讀到一則報導,有一年級新生的班級,不到一個月時間,竟有將近一半的媽媽選擇辭職回家,全職陪讀。起初,我驚訝,後來,我沉默了。這不僅是教育制度的裂縫,更是無數女性被默認為「應當」犧牲的沉默呼聲。仔細想來,那些辭職的,不是職場上的「逃兵」,而是家庭中最安靜、也最堅定的戰士。從孩子入學的那一刻起,母親...
親愛的朋友:人生有時,最難的不是奔跑,而是停下。真正值得思量的,往往不是再多參一場會、混一個群、赴一次飯局,而是我們是否還能靜下心來,把有限的生命力投注在真正值得的地方。這些年,我愈發相信:少參會、少混群、少約飯,不是冷淡人情,也不是拒絕世界,而是一種看清內耗之後的慈悲自守。參會之風盛行,但時間從不虛讓。會議多了,內容反而少了。人山人海的會場裡,信息交織如網...
親愛的朋友:近來,我總感覺一股微妙的靜流在時代的底層悄悄轉動。那是一種從熱鬧向安靜的遷移,從在線到線下的過渡。從前我們費盡心思精緻朋友圈、營造人設,如今卻越來越多地選擇「僅三天可見」。那不只是對社交疲憊的反應,更像是一種集體性的心靈呼喚:回來吧,回到真實、回到可觸可感的生活現場。內心深處真正疲憊的,是持續的「展示壓力」,不是交往本身。這時代教會我們如何擺拍生...
親愛的朋友:若此刻的你,正於三十五歲的路口低頭自問:「我是不是已經被這個時代拋下?」——請允我,在這寧靜的片刻裡,與你一同坐下,靜靜聊聊。這個問題,不該以年齡作答。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的是內在那份被「成就感時鐘」追趕的焦灼。社會告訴我們:三十而立,三十五該上位,四十若未成功,就得考慮「被替換」。但倘若我們總以這樣的時間尺度來丈量生命,那麼,什麼時候才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