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探析自己总是深入不下去、无法进入困难环节的卡点

那天晚上十点半,我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那个半成品的方案,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却怎么也按不下去。明明只差最后一步了。只需要把那几个关键数据核实清楚,把逻辑链条再梳理一遍,这个困扰了我三天的项目就能完美收尾。但我的身体却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头开始发闷,肩膀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一股莫名的疲惫从骨子里渗出来。"算了,明天再说吧。"我关掉电脑,逃也似...

长期听LAM海底轮种子音会怎样?

半夜,耳机里传来低沉的嗡鸣,那是LAM海底轮的种子音。声音在胸腔和腹腔间震荡,像是有人在体内敲击一面古老的鼓。那一刻,我突然想:如果一个人长期整天整夜都在听这种声音,会怎样?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因为声音不只是声音,它会进入身体,会进入心理,会进入潜意识。尤其是这种带有特定频率和文化背景的音节,它背后牵扯着宗教、神经科学、心理暗示,甚至社会意义。长...

我这一生行动的动力一直源于恐惧

夜深,灯光落在桌面,影子拉得很长。我盯着屏幕发呆,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原来我不是那种被外部正向力量驱动的人。别人说要有梦想,要有目标,要给自己画一张宏伟的蓝图,那些话在我耳里常常失效。让我动起来的,不是“正能量”,而是恐惧。害怕掉队,害怕丢脸,害怕贫穷,害怕失去。这股力量,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我往前走了半生。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恐惧能逼你跑,但跑着跑着,你...

我想打造一本AI辅助创作领域合于道的书

深夜。房间很安静,窗外的风声断断续续。桌上的灯亮着,可我盯着屏幕,却迟迟不想动手。手指悬在键盘上,心里冒出来的不是期待,而是抵触。哪怕写一点点,就立刻想找理由停下来,刷手机、去厨房倒水、干点别的。像是在逃避一件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奇怪的是,这本书明明是我自己立下的目标,可它在我心里的样子,却越来越像一副枷锁。我试着追问自己,为什么写书会让我产生这种被迫感?答案...

我想写一本AI辅助创作领域的布道书,而非口水书

夜里翻开电脑,手指停在键盘上,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写这本关于AI辅助创作的书,我好像并不是为了赶紧拿到出版合同,也不是为了尽快在书店的货架上看见自己的名字。真正的目的,是要打磨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核心心法。能经得住时间考验,能被更多人理解、借鉴、甚至复用的东西。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哪怕要花上好几年去实践、去修改、去推翻再重建,也并不算亏。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写作,这是...

为什么朱雀大模型判断你的生成是100%AI呢?

我理解您提到了朱雀大模型对我的回复判断为100% AI生成。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结果,因为:我确实是AI:我是Claude,由Anthropic开发的AI助手,我的所有回复都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生成的,所以被检测为AI生成内容是完全准确的。AI检测工具的工作原理:像朱雀这样的AI检测模型通常会分析文本的语言模式、句法结构、词汇选择等特征。AI生成的文本往往有一些可...

磕长头一个大概需要多久?

简短回答一般人原地做一个完整的“长头”(合十→额/口/心→跪伏五体投地→起身并前移到手印处)大约10–15 秒;如果是行进式“三步一叩”的长头(朝圣在路上做),因为要移动和找落点,通常15–30 秒更常见。依据之一:有修持者的经验是150 个约半小时,折合**≈12 秒/个**,与上面区间吻合。参考换算(帮你估时间)以两种节奏做对比:匀速≈12 秒/个(常见...

如何借助外部圈子提升觉察与成长

一个朋友刚跳槽到新公司。第一周,他就觉得自己被“打击”了。原来在旧公司,他写的方案总能得到掌声,几乎没人挑刺;可在新公司,方案一出来,就被同事从逻辑到细节拆得稀碎。他一开始很受挫,甚至怀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但过了几个月,他回头看,才发现自己进步飞快。因为在那个环境里,没人会惯着你,反馈直接而犀利。这就是圈子的力量。我们常说要自我觉察,但人很容易被自己“麻...

为什么我们常常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有一次团队聚餐,老板随口说:“要是把大家都认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加起来,我们这公司怕不是能冲进世界500强了。”大家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有点尴尬。因为这话挺真。我们都习惯高估自己。在职场里,一个人完成了一点成绩,就容易觉得“没有我,这事不可能成”。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你只是流程里的一环。你走了,项目照样有人接手。在家庭里,也常见这种心理。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无...

避免傻叉还不自觉的自我观察的工具与方法

有一次看球,朋友小陈突然说:“你发现没?你每次紧张的时候都会挠头。”我一愣,自己完全没察觉。可他说完后我才意识到,确实如此。这就是自我观察的难点。你永远处在“我”的位置,很难看到自己全貌。别人轻易能发现你的习惯、你的缺点、你的傻样,你自己却蒙在鼓里。那有没有办法?有。靠自我观察。第一种方法,是“镜子法”。镜子不仅是实物的镜子,也可以是录音录像。演讲前,拿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