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地铁车厢里,手机屏幕一闪一闪,推送、广告、短视频轮番轰炸。小王困倦地靠在角落,刷到一句话:“人生就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心里一热,差点点开旁边推送的旅行套餐。可下一秒,银行卡余额的冷冰冰数字让他清醒了一点。那一瞬间,他突然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自己会下意识觉得“没旅行,就不算潇洒”?这个念头,是从哪里灌进脑子的?这种微妙的感觉,不只是小王一个人的困...
深夜的出租屋里,灯管闪了几下,终于彻底熄灭。小陈摁着手机屏幕,用那点冷光翻找备用灯泡。找了半天没找到,他叹口气,坐在床边刷起朋友圈。屏幕里一片热闹,朋友们晒旅行、晒升职、晒婚礼,而他盯着自己手头的KPI报表,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压力太大了。心跳快得不像自己,呼吸急促,胃里隐隐作痛。他想过很多次,要是没有这些压力就好了,可偏偏,这些东西像影子一样,躲不开,甩不...
深夜的图书馆灯光昏黄,一个男生趴在桌上,眼皮耷拉着,身边摞着厚厚的单词书。他每天雷打不动地背五十个单词,持续了大半年,可一旦让他写篇英文作文,依旧支支吾吾。朋友打趣说,你这是“单词收集癖”,不是学英语。他愣了几秒,笑不出来。心里有个念头闪过:我是不是在做无效努力?这个词,乍一听扎心,却太常见。你回想一下,多少人看过几百本书,气质没变,谈吐没改;旅游打卡几十个...
凌晨五点,街道还没苏醒,便利店的灯却亮得刺眼。玻璃门一开,一股热腾腾的包子味扑出来。阿浩拎着早餐,心里暗自得意,因为这是他坚持早起跑步一个月以来,第一次在天亮前感到清醒和满足。他忽然明白,那些年他抗拒的,不是早起,而是自己被困在“自律很苦”的幻觉里。我们总说自律难,其实难的不是行动,而是没有尝到自律之后的爽感。像踩单车,刚开始费力,等找到平衡点,你会惊讶于风...
夜里翻书,灯光昏黄,我看见这样一句话:人到中年,人生半坡。那一瞬间,心口像被轻轻敲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鬓角早已藏不住几根白发,眼角的纹路再也抹不去。年轻时觉得这些距离还很遥远,如今却一一应验。身体开始提醒你不能再透支,生活告诉你负担越来越重,而心底的声音却问:到此为止了吗?还是另一个开始?我们常说三观比五官更重要。到了中年,这句话分量更沉,因为你终于明白,...
夜里十一点,城里的街道已经安静下来,便利店的灯却还亮着。店员小陈正把饮料搬上架子,手机里跳出一条推送:“未来的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更好生存?”他抬头望了一眼空荡的街,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我这样的普通人,要靠什么才能在未来不被淘汰?这个问题,可能正在很多人脑海里盘旋。有人回答是学习能力,有人说是创造力,也有人说是影响力。但这些答案听得太多了,几乎成了...
深夜的便利店,灯光惨白,货架整齐。收银台前,一个女孩盯着手机,指尖停在聊天框上,始终没有按下发送键。屏幕上只有短短几个字:你在吗?她删了又写,写了又删。外头雨点噼里啪啦,她心里比这雨更乱。二十七岁,她依然单身。不是没人追,而是每一段关系,都走不到终点。她叹了口气,掏出零钱买了一瓶牛奶,对自己说:算了,一个人也挺好。可是转身时,眼神里的落寞出卖了一切。这不是她...
深夜的火车站,总有人提着沉重的行李,眼神却空空落落。你会忍不住想,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像是背着看不见的石头,走一步都艰难,而有的人明明也经历风雨,却还能保持从容?人性里藏着的秘密,往往比外界的风雨更沉重。越是往深处看,越发现我们不是被环境打败,而是被自己心里的力量推着走。弗洛伊德说过,人可以抵御攻击,却很难抵御赞美。这句话我第一次读到时心里一震。想想看,被骂的时...
黄昏的街头,灯光刚刚亮起,阿明和朋友在小饭馆里争得面红耳赤。话题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投资机会,他坚持这是“稳赚不赔”,朋友却摇头说不过是“一厢情愿”。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僵硬得连桌上的花生米都失去了味道。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种场景?明明都想沟通,结果却越聊越远,最后只能无奈收场。问题出在哪?其实答案只有四个字——认知不同。认知像一层层阶梯,站在不同高度的人...
那天傍晚,窗外雨点打在铁皮屋檐上,声声清脆。我刷到一封信,朋友圈里已经被它刷屏。点开一看,是一位中科院博士写的毕业致谢。原本以为是常规的客套,却没想到几乎每一句都像刀子,在心里划出印记。他写母亲离家,父亲不管,破屋漏雨,靠抓鳝鱼、钓鱼、养小猪仔、出租水牛撑过少年时光。他写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冬天破鞋冻得直打寒颤,夏天没鞋赤脚在泥里走。那不是文字,是活生生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