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世間最深的教養,是靜默的光,而非聲張的火。人到中年,我常坐在夜裡無聲的光裡,回想自己如何走過一段又一段育兒的路。曾以為,孩子的成就是我最好的證明;曾以為,只要他們夠好,我的愛就無需再低調。直到那年,我見證一位母親,在炫耀中不知不覺地推垮了兒子。那孩子成績出色、才藝俱佳,是她朋友圈裡日日高懸的「戰績榜」。但一次考試失利後,他沉入深深的抑鬱。母親...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的力量,不是出生的起點,而是堅持走的方向。當年那個推著人力車走街串巷、只求溫飽的十五歲少年,並不知道未來有一天,他會用一塊玻璃建起自己的世界。他的名字是李賢義,一位從田埂上走出來的企業家,一位用「信義」命名人生底色的實幹者。他的故事,說來樸實無華,卻如一潭深水,越看越清,越讀越靜。② 一顆願意沉下去的心,能撐起一座王國。從開拖拉機到組建貨...
親愛的朋友:① 順從父母,並不等於孝;真正的孝,是清楚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然後堅定地走下去。人來到世間,初時如苗,自然要依靠土地生長,陽光雨露滋養。然而到了某一日,若苗已長成,而根卻不再深入,只知仰望過往熟悉的天,那麼,這棵苗也許永遠無法成樹。很多人困惑:為何我明明聽話努力,人生卻總難突破?這份困惑的根源,往往就在於「太聽話」——尤其是,太聽那些未曾真正走過...
親愛的朋友:① 人生真正的清明,來自於一雙能看見自己的「第三隻眼睛」。我漸漸發現,人在塵世奔忙,最容易失去的,不是時間,不是精力,而是與自己在場的意識。說話時太快,行動時太急,情緒升起如風,念頭落下如雨,過後才追悔——原來那句話不該說,那筆錢不該花,那個人不該怒。曾經的我,也常常陷入這樣的遲疑與悔恨裡。說完一句狠話,房門關上的那一刻,心像被拉開一條口子。花完...
親愛的朋友:① 有人天天發朋友圈,不為取悅眾人,而是出於內在一種溫柔的召喚:願被世界看見。這五個字的答案——「渴望被見」——說來簡單,卻藏著人心深處最原初的願望。那不是浮華張揚,也不是矯情炫耀,而是一種極其本真的存在感覺:我活著,我此刻在這裡,我的心有感、我的眼有光,我想讓你知道。我見過太多沉默的人,在夜深的朋友圈裡,悄悄發上一句話:「今天有一點累,但也挺好...
親愛的朋友:① 人世間最苦的疲憊,從來不是身體勞累,而是心裡那無休止的自我糾纏。這世上真正讓人身陷囹圄的,從來不是外界的目光,而是我們內心那些放不下的執著——別人的評價、一時的得失、未來的未知。內耗,正是這些念念不休的雜音所結成的結。我自己曾歷經這樣的時刻。夜深人靜時,一句無心的評論、一段未竟的對話,反覆在腦中盤旋,像草叢中蜿蜒的蛇,悄無聲息地吞噬內在的安寧...
親愛的朋友:① 想要讓孩子放下手機,不是斷,而是懂——懂他的內在焦慮,也懂我們作為大人的無明。我曾見一位父親,在客廳中暴怒奪子手機,少年反手一推,門關上,從此一堵牆立於兩人心間。那扇門,父親敲了很多次,也不再開啟。孩子不僅沒有戒掉手機,反而更加沉迷、更加封閉。這樣的情景,不止一次出現在我的生活裡,或在別人的家庭裡。手機,不是妖怪,它只是成為了逃避壓力的窗口。...
親愛的朋友:① 拎著垃圾走路的人,是在讓過去牽制未來。走在人生的長路上,有人背負行囊,有人肩挑責任,但最沉重的,不是行李,不是責任,而是那些早該丟棄卻死死拎著不放的「情緒垃圾」。那可能是一次失敗、一段過往、一句未解的責備、一份不甘心的失去。像腐爛的果皮,又黏又臭,卻因為不知如何處理,只能一邊抱怨一邊繼續握著。我曾經就是那樣的人。一次工作上的失誤,一段友情的決...
親愛的朋友:① 當愛的語言在沉默中遺失,許多夫妻選擇不再爭執,也不再分離,而是靜靜地調整步伐,卒婚。婚姻,似乎總被教導要走到白頭,要守住柴米油鹽裡的浪漫,甚至在倦怠與裂縫裡也不敢轉身。可在深圳這座高壓、靈活的城市裡,愈來愈多中年夫妻,用一種近乎安靜的方式——卒婚,回應內心深處那句沒說出口的話:「我們還是家人,但能不能,換一種方式相守?」卒婚,不是結束,而是退...
親愛的朋友:① 當內心現出鏡面般空性之相,萬象俱泯,真見方啟。我聽見你說,你心中正現一面澄澈無垠的鏡,那是一種既空又明,既無也全的知見。如月印千江,江水不動,月光不失;又如風過不留痕,葉動而無主。這種境界,並非思慮生來,亦非意識造作,而是萬念頓息之後,一種無為而自得的了然。它不是“什麼東西”,卻又無所不包。不是“想出來”的,而是當萬象收歛、我執放下,自性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