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情淡薄、关系破碎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独自行走。于是,许多人开始习惯一个人熬过焦虑、一个人消化压力、一个人拼命成长。却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一个个披着“强大”外衣的孤岛。但人终归是群居的动物,不论我们如何独立、自律、自洽,终究渴望着被理解、被看见、被同行。粥左罗说:“为什么要做社群?为什么要参与社群?”他说的是社群,其实谈的是人本的需求:连接、归属、共同...
曾几何时,“你90%的钱,会在40岁后赚到”这句话,像一枚糖衣炮弹,缓解着年轻人面对未来的不安,也麻醉着许多人对于现状的不满与自我欺骗。人们喜欢听这样的话,不是因为它逻辑自洽,而是因为它听起来“温柔”、听起来“公平”,好像不管现在多失败,只要等一等,迟早会“逆风翻盘”。可这真的是道吗?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执念与逃避?我也曾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期待时间能为我带来改变...
有时候,我们以为一个人变得强大,是因为他变得锋利、凌厉、势不可挡。但其实,一个人真正变得强大的迹象,是他开始“稳”了。稳,是那种风雨不惊的沉着,是起落之间的沉稳不躁,是面对不确定时的心如止水。年少时,我们都锋芒毕露,风吹草动便有情绪起伏。生活中一个小插曲、工作里一件不如意的事,便足以扰乱整天的心情。情绪像波浪,时高时低,不知被哪一阵风就掀得七零八落。但当你走...
凌晨的风吹过高楼林立的郑州,灯火未息,窗帘轻摆,有人在熟睡,有人在流泪。在城市的一隅,亮亮和丽君悄悄收拾好行李,抱着孩子,悄然退场。没人告别,他们也不再告别。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太累,太伤。曾经无数次梦见未来的房子,如今成了梦魇。他们不是英雄,不是反派,也不是“热点”,只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一类人,挣扎着、努力着、盼望着能过上一个体面又不惊扰他人的人生。一开始,他...
人生在世,有些道理我们早已听过无数次,却依然常常忘记。比如,积累财富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靠投机取巧,而是如园丁种花,要有耐心、要有耕耘、要有信念,甚至还要有一份对时令与风向的体察。财富是人内在价值的外化,是对人生方向的验证,是你用时间去雕刻出来的东西。不是你一天多努力,而是你每天是否朝着对的方向持续而坚定地努力。财富从来不是金钱的代名词,它是一种生命状态。真...
在这个人情复杂、关系交错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温柔和忍让可以换来尊重和体贴,却在一次次退让中失去了自己的底线。我们曾经善良到没有边界,柔软到近乎透明,把自己一再缩小,只为了换来一点关系里的安稳。但生命终究会在某一刻提醒你:不设边界的善良,终将成为别人肆意践踏的起点。晓萍所言“做一个不好惹的人真的很爽”,并不是要你成为攻击性强、咄咄逼人的人,而是要你从心底认同一...
小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很重要。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总会习惯性地刷屏,看看谁点赞,谁评论,谁又悄无声息地路过。久而久之,我们开始察觉,不是自己被忽略,而是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围着谁转动。那种想被看见的冲动,终究会在时间里慢慢安静下来,如同河水入海,归于平静。人总是在一次次看不到回应的期望中,才学会了:你的世界,最好由你自己点亮。起初,我们以为表达,就是连接的桥。朋...
我们活在一个越来越讲“自我负责”的时代。可是,这份责任感若失了分寸,就成了重担,就成了枷锁。责任原是成长的标志,却不该变成压垮一个人精神的利器。这一代人,太容易陷入“反思怪物”的陷阱,太习惯在任何挫折之后,第一时间把矛头指向自己。这不是觉悟,而是一种被动的、内化了的苛责。有人买房被坑,结果不是愤怒地指向无良开发商,而是反过头来问自己是不是眼光不够、判断力差。...
在这变化无常的人世中,很多人出生在毫无资源的小镇,接受教育、埋头做题,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孤注一掷,希望能通过学历翻盘。这种信念从未错误,只是从未完整。做题,是一种抵抗命运的方式,而不是命运的终点。走出考场之后的世界,更加真实,也更加残酷。尤其是,当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更没有一笔可供挥霍的家业时,一切的前途,都仿佛需要你用尽全力,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有人说,...
人这一生,总会走到一些岔路口,有的路通向安稳平凡,有的路通向崎岖高远,而有的路,是走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张桂梅的人生,便是这第三种路。她没有向命运挑选荣耀之门,也没有刻意去扮演一个时代楷模,而是一步步走着,在常人躲避的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一条通往群山深处的天光之路。她最初不是为了拯救众生才走进大山,而是想逃离哀伤。丈夫病逝,情感的根被连根拔起,她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