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出来的需求,才有机会被满足,藏在心里的渴望只会慢慢枯萎。人活在世间,谁没有一点想法、愿望、盼头?有时是很小很小的事,比如希望地铁上有个座位,希望邻居晚上能安静一点,希望同事能帮忙分担一份工作。可是很多人心里有了念头,却总是咽下去,转而安慰自己“算了吧,没关系的”。这些忍耐,表面上是退让和体谅,实际上却像给一棵正在长的树罩上了玻璃罩,阳光进不去,雨水淋不着...
人心和路一样,宽了就好走,窄了就磕磕绊绊。生活在世,交往无处不在,可人的心门若被无形的钉子挂住,再热的情也会慢慢冷下来。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止是物理上的远近,还有彼此心里留给对方的余地。这个余地,不是空白的,而是装着尊重、分寸和懂得。看似细小的举动,却能决定一段关系是越走越近,还是渐行渐远。在日常的往来中,我们常常无意间伸手越过别人的边界。或是太热络...
先把日子站稳,再去追梦,办法都在手边。毕业季一到,风就不安分起来,衣角被吹得飘飘,心也跟着飘。朋友圈里有人开新局,也有人愣在原地。看见张颂文给年轻人的五条叮嘱,像在拥挤的站台上听见一声稳稳的广播:列车会来,但先别慌,先把脚下站稳。他说,常回味在学校学过的东西,尽快融入真实的工作场,学会用自己的法子创造机会,管好钱袋子照看身体,再给自己一点时间。话不玄,事不大...
高考之外还有路,被剩下也能翻身,怎么走咱们慢慢说。先把题摆在桌面上:县城中学里,常常有人被叫作“被剩下的孩子”。这话听着扎心,其实是现实。城里车灯一圈圈,消息来得快,机会看着多,可真轮到县里的孩子,脚下的路反而窄,窄在钱袋子,窄在见识,窄在那一纸制度,窄在评比的条条框框。课本换了几版,试卷也翻新,学校门口的早点摊还是豆浆油条,校门对面的文具店还是那几样本子。...
书里早写过的事,长大才看懂,懂了就不疼吗?起初只当是笑谈,像夜深路口的一阵风,吹一下就过。可这两年,许多人的心口同时被一句旧话扎疼,说教育有长期性与滞后性,像一个闭环,等到某个瞬间子弹才命中。命中时并不响亮,却忽然明白:当年背不懂的句子,正是今日要啃的生活。有人在地铁口看见求职广告,忽然想起孔乙己那件“长衫”;有人在医院长椅上等号码,忽然听见《琵琶行》“梦啼...
工作里的内耗靠忍没用,换心法才管用。清早的风在窗台挪步,茶盏里冒着小小的雾,我把昨夜那篇关于“内耗靠忍没用”的文章又翻了一遍,心里忽地一亮。人和人一碰,就像两只齿轮咬合,有的咬上就顺,有的偏差一丝就吱呀作响。文章里讲到的A和B,一个把“完美”当门槛,一个把“先做起来”当道路,路不同,心就憋,憋久了,脸上不说,身子先知道:胃紧、肩硬、夜里翻来覆去睡不沉。你看,...
把别人放在心上,路会自己来。夜色退去还没亮透,壶里水咕嘟咕嘟地响,窗外的风像猫步,悄悄绕过阳台的盆栽。我一边翻看那位新疆导游的小视频,一边想起老师讲过的那句老话:道不远人,常行在脚下。十五天行程,他给孩子准备安全座椅,给老人留靠窗的景,躲开人潮只为让一家人安安静静看一眼雪山,甚至跑远路去捡回装满游客照片的无人机。他说,无人机坏了有保险,照片丢了就可惜。这样的...
找工作要稳住心气,先学会服务人,门就在身边却常被忽略。清晨六点,屋里还凉凉的,电水壶呼噜一声响,手机屏亮起一串招聘信息。失业率上新闻,家里人小声叹气,年轻人心里打鼓:书也读了、投也投了,怎么就不那么好找?看得见的大道总像隔着一道雾。说穿了,找工作这件事,不只是履历与岗位的碰面,更是心与势、道与术的对接。有人说,青年失业分四样:季节性的,像四时更替,农忙农闲;...
好书是心里的灯,别等天黑才找。清晨的风有点凉,我端着热茶站在窗边,想起那些“看完就后悔没早看”的书。后悔从哪里来?多半不是书晚了,而是心里的那盏灯晚点亮。人在路上,常常只顾赶,脚步急,心更急,直到撞了一回南墙,才知道方向不明、方法不当、脾气不调,所有辛苦都在打转。有人问该看哪几本,我倒宁愿先说“看书的道理”:书不是堆知识,是替你收心、立法、定力的器具。一本讲...
别认命,先把心站稳再上路,这招真灵。清晨的街口还潮潮的,我端一碗热粥站在窗边,看见有人赶早班地铁,有人提着早餐回家,眉眼里都藏着一点点疲累。中年人的日子,大多如此:账单像雨点,责任像石头,外头风在吹,心里也起风。有人说,命啊,就是这样;也有人低下头,随它去。可我想说,别认命。认命是把缰绳交出去,别认命是把缰绳握回来。握回来不是硬拽,是把心先摆正,把气先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