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就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会说话,但每次都讲得特别清楚。大多数时候,人其实是知道该做什么的。不是没有认知,不是缺乏理论,更不是没人提醒。但真正让人做出改变的,从来都不是“想通了”,而是“撞上了”。那种撞上的感觉,不是头破血流那么夸张,有时候甚至静悄悄的,只是突然某个场景让你有点坐不住,某个数据让你脸发热,或者某次开口说话,被人轻描淡写地反问了一句,你当场就觉得...
最有企业家精神的歌手是伍佰,因为他把权力真正交给了台下的人。说“放权”这两个字很容易,可真要做到,几乎是反人性的。尤其是站在舞台上时,灯光全打在你一个人身上,观众看着你,乐手等着你,节奏由你主导、气氛因你而生灭。一般人恨不得抓紧每一秒,把控每一个细节,生怕舞台不是“自己”的。但伍佰不一样,他真的放了。他在台上唱到一半,把麦克风递下去,让观众接着唱;有些段落干...
方向的本质,其实就是品味的投射。乔布斯说过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非常轻。他没有试图证明什么,也没有说出一套复杂的理论支持。他只是平静地讲了一个对他而言理所当然的事实。而事实往往就是这样,真正成立的那个东西,反而不太需要推理。你要听得懂,才听得见这句话背后的分量。产品的方向,看起来像是需求决定的,其实不是。人说想要什么,说到底也只是在他已经见过的范围内去描述而已。...
永远对自己抱有期待,是人这一生最深的底气。其实很多人不是没努力,不是不善良,也不是不够聪明,他们只是走着走着,就慢慢不信自己了。有时候是一件小事没做好,有时候是太久没有被肯定,还有时候,是一直付出却什么都没得到。那种感觉,不是一下子崩塌的,是一点一点垮掉的,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低头、沉默、然后悄悄放弃。而那种放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不是轰轰烈烈的...
真正能让你开心的人,永远只能是你自己。这一点认清楚之后,很多事都安静了。别人说话的语气,不再那么让人在意;朋友回应的速度,也不那么影响情绪了;连一段关系冷淡或疏远的时候,也少了那种撕裂感。不是不在意,而是不再指望从那里得到什么本该自己给自己的东西。原来一直困住人的,是那个等着别人“让我开心”的执念。有时候人会陷进一种错觉,好像只要有人关心我、安慰我、理解我,...
缺乏价值中心的人,就像在雾里跑步,一路奔忙,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往哪里去。其实很多人每天都很努力。看书、写计划、健身、加班,甚至凌晨两点还在修改表格、反复推敲一句话的措辞。他们不是懒,也不是混日子的人,他们看起来比谁都上进,只不过……越是靠近,越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漂浮感。像是所有动作都很用力,可没有一个是稳稳落地的。我有时会觉得,他们的问题不是“做得...
心若偏斜,看出去的世界终将变形,连眼神都会慢慢长歪。人一旦习惯从防备或怨恨的角度看事情,久而久之,连日常的光都会变得刺眼。别人一个好意的举动,也能被误读成居心叵测;一场平常不过的争论,也能被解释成有意伤害。那种扭曲不是别人带来的,而是自己内心早就偷偷做了判断,早就站在某个立场上不肯动了。于是眼睛开始跟着变,像装了滤镜那样,看谁都别扭,看事都不顺。以前我总以为...
只有做到极致,人生才真正有选择权。很多时候,一个人失败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做得不够好。不是不努力,不是没天赋,也不是运气太差,而是他在每一步上都差那么一点点。不是完全看不见希望,而是希望刚冒头就被妥协的心熄灭了。他说服自己接受“差不多”,接受“能过得去”,接受“已经比别人强了”,但他从没真的问过自己一句:这一件事,我做到最好了吗?如果没有,那就是还不...
小米汽车的出现,直接把新能源和传统车市的底价打穿了。不是一个品牌的力量,也不是一辆车的策略,是这个节点上的那个“触发点”,终于落下了。电车价格线被撕开一个口子,连带着传统B级C级车的防线也开始松动,售价一降再降,宣传一个比一个急,有些词都已经开始虚脱了,比如“限时特价”,比如“厂家补贴”,其实背后真正的焦虑只有一个——空间没了。现在整个行业在降价,不是为了争...
好课题分离,能省掉一生里八成的情绪消耗。有些时候人累,并不是身体做了多少事,而是心里在替别人承担太多根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脑子里总是在转:他为什么不理解我?她怎么可以这样说话?我都已经做成这样了,为什么对方还是没有一点回应?其实这些想法,一半以上都不是“我的课题”。可一旦我开始纠缠其中,就像掉进一团湿麻线里,越想理清楚越乱,最后只能自己窝火,别人甚至不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