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心灯如水:写作是一场回到本心的寂静修行

在我静坐的清晨,有一句话缓缓在心中浮现:真正的自我,不是一副面具,而是一盏灯。这盏灯,不为照耀世界之远,而只为温一方心土。就像水不争先,却能润物;光不炫耀,却能明心。写作,于我而言,正是点亮这盏灯的过程。一颗清明的心,才能承担温暖他人的重量。在某次沉静的独白中,这样一句话自然而然从心底升起:“我希望我的文字像一面镜子,让人看到自己,而不是看见我。”那一刻我才...

非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可

正义不是规则的执行,而是灵魂的和谐。柏拉图以对话体展开《理想国》的思想旅程,他提出的问题看似外在:“什么是正义?”但探讨的却是人的内在秩序。他将人比作一座小小的城邦:当灵魂的三个部分——欲望、意志与理性——各守其位、不逾其分时,正义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其间。正义,不是他人制定的戒律,而是自我内在的清明。这一论断如山泉叮咚,提醒我们:欲正天下,先正其心。教育不是灌...

我们都曾一无所有地踏入时间,最后却在时间中变得丰盈

在静默之年,依然存在着细水长流的热望。世道更迭如潮,我们在不确定中,悄悄活成了希望本身。当我们说“2024,告辞”,说的不仅是一年光阴的终止,更是一段生命经验的沉淀。在这条通往未知的路上,有人迎风奔跑,有人困顿原地,但无一例外,我们都曾为此认真地活着。这一年,或有欢笑,或有泪水,但若静心回望,它从未虚度。正如《繁花》之中,90年代的梦想之城不只是镜头里纸醉金...

多数人追求成功,而我避免失败

真正的聪明,是不急于成功,而先看清失败的模样。许多人心中都有一幅关于“成功”的画卷,他们着迷于快速超车、耀眼的高光、令人惊叹的逆袭。但在我眼里,更值得反复凝视的,是那些悄无声息的失败——它们不轰烈,却致命;不喧哗,却无处不在。越早认清失败的路径,就越能守住成功的边界。逆向思考,是从结果反推起点,是对“不可承受之重”的回避训练。一次漂移练习中,我曾冲出赛道,撞...

想过好人生,就要远离身边叽叽喳喳的噪音

远离叽叽喳喳的噪音,是通往清明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的清明,并非源于知识的多寡,而在于是否保有内在的寂静。当四周充满杂音,我们很容易错把外界的喧哗,当作内心的声音。于是决定变得仓促,行动变得漂浮,人生仿佛被外力所推挤着走。但若能学会沉默,学会不回应不询问,学会收起耳朵安静吃饭,才有可能听见内在最真实的召唤。可信的建议来源稀缺,大多数人并不具备指引他人的能力。人...

培养好习惯,是在做无用功:我劝你,彻底放弃靠习惯!

真正可依靠的不是习惯,而是背后的力量结构。一个人能否坚持一件事,并不取决于是否“形成了习惯”,而取决于他是否持续地被外在或内在的力量牵引。这种牵引力,可能是责任、可能是承诺、可能是利益、可能是共同体。但如果单靠“我想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多半是徒劳。所谓习惯,大多只是环境与目的的副产品。我常被问及是否每天都有写作的习惯。我确实几乎日日写作,十年如一。可我知道,...

搞不定这6点,你的2025年计划,注定完不成!

真正的成长,从制定能完成的计划开始。人之为人,生而有愿,愿望落地成计划,是理性之光照进现实的桥梁。可惜的是,许多计划之所以在年初意气风发地写下,到年末却悄然无声地消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是因为我们对“计划”一词的误解根深蒂固。计划之始,应先明晰方向,而非堆砌愿望。愿望常是情绪的投影,而战略则是洞察后的判断,是以现实为根、以未来为枝的智慧之树。我曾将“营...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

真正的不孝,并非冷漠无情,而是忘记了爱的回应。当我听到“儿女越有出息,父母越孤独”这句话时,心中生出一丝刺痛。那不是反讽,而是时代的回音。我们从未教过孩子不要成功,但也从未教过他们——成功之后,如何回头望望曾为他们披荆斩棘的人。九旬老人住进养老院,面对镜头说:“可能不会再送孩子出国了。”这句话,不是悔意,是一种年老时的觉悟。儿女的远方,不是他们不爱父母,而是...

5岁男孩偷吃草莓,店员要求“90元一斤”赔钱,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教育的根本,不在于惩戒,而在于陪伴中建立秩序。一个五岁的男孩,站在草莓架旁,偷偷剥开塑料盒,挑出一颗红润诱人的草莓,塞进嘴里。他尝的不是滋味,而是一种未经世界教化的原始欲望。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甜味要胜过规则,饥饿比规矩更真实。这时,店员怒目而来,责备、定价、索赔……在一片喧闹之中,一位母亲静静地走来,没有推卸,没有怒斥,只是让孩子站出来认错,并愿意承担应有的...

2025|粥左罗最新访谈:风浪越大,鱼越贵,知识付费圈越烂,顶峰会越顶!

真正值得构建的,不是一场知识交易,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历久弥新的关系秩序。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有人种下慢的种子。我们常说,学问无用、课程泛滥、知识贩卖者遍地横行。可换个角度想,若知识真的如此贱价,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一再寻找、购买、加入?真正渴望的,其实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个更稳、更远、更有方向的秩序——能牵引自己从混沌中走出,像朝阳那样,缓慢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