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百万年薪,并不是冲动,而是清醒地不再勉强自己活在一套不属于自己的剧本里。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秒,脑子里就像被人重重地按下一块石头。不是单纯的倦,而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沉重,好像只要闭上眼,就能看见那堆压着自己的待办清单和下一场会议的安排。我常常觉得,不是我在上班,而是我的整个身体都在为工作当人质。吃饭、走路、甚至呼吸,都是在等下一次指令。有时候走在路上,看着路...
真正有力量的人,从不吝于把自己当作笑料。其实很多时候,人越活越明白,最难的,不是取得外在的成就,而是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可笑与局限。你能笑着说出“我也不过如此”,那一瞬间,别人就不知道该怎么攻击你了。你卸下了盔甲,也让人放下了敌意。这是一种无形的掌控力。我常常觉得,在一个公共场合能自嘲的人,背后一定是处理过无数自我否定的过程。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而是已经把那...
当对方说愿意给两倍工资时,我忽然开始怀疑一切的真实感。不是因为钱太多,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凭什么值得这一切。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变了,还是说,是我落伍太久,不知道行情已经变了。可就在这犹豫的一瞬间,那种莫名的警惕就像蛇一样盘绕上来。我不是没想过去接受这份机会,但越想,越像是在被诱惑而不是被认可。很多人说这是“穷人思维”,说见到机会不敢伸手。但真正让...
那些吃饭快、走路快、脾气急的人,往往是真诚而善良的人。我总觉得,人最打动人的地方,从来不是他们的圆滑,而是他们的真实。那种明明说话冲得像刀子,转过身却偷偷记得你胃不好、怕冷、最近压力大……这种人,你根本没办法不心软。脾气急的人,不代表心不细。他们急,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反应太快,对你有情绪,是因为他们太在意。他们嘴上喊着“滚”,心里却早就把你安排得妥妥当当...
别删评论,那不是反思,是逃避。其实那天点开那条被删掉的热评,我一开始没有太多情绪。可能是看多了网络上的冷血评论,也可能是我自己有点钝化了。可等我把《南京照相馆》完整看完,那些画面开始一帧帧地反刍回来。我忽然意识到,那两句话的荒谬,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选择无视了什么。人总有种倾向,把“冷静”当作一种高级的姿态。他们喜欢在别人情绪激动时,露出一副“你们都太...
人生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避免命运的试炼,而在于被劫火烧尽后,仍能带光而生。从蔡磊的故事中,我反而越发清楚地意识到一件事:当一个人真正失去了几乎一切,却还能一寸一寸把失控的生活扳回来,他的内在,一定已经沉入比常人更深的生命层面。不是那种励志书里说的“逆风翻盘”,也不是励志演讲里喊的“从谷底出发”,而是你真实地看见了一个人,他的身体在一天一天往里塌陷,他的世界却没...
「越想抓住的东西,越像空气一样穿掌而过。」每次觉得自己快看懂一个人、一个局势、一条道路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反问自己:我看到的是“它”,还是我想象中的“它”?这问题听起来像哲学,但其实一点也不玄,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生活里。你盯着一个机会很久,越看越觉得那是你人生的转弯口;你反复回想一个人说过的话,越想越觉得对方在暗示什么。可是走过去了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你以为的...
对别人有利用价值,其实是一个人最直接的底层竞争力。这个话说出来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抗拒的。我们活得已经够像工具人了,难道还要主动变得“有用”?可现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在社会里,在职场上,衡量一个人能不能留下来、能不能向上走,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他有多纯粹、有多理想主义,而是看他是不是“好用”。而“好用”这两个字,听上去粗糙,实则是极其精准的评价。你...
真正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一直活在“喜欢”的幻觉里。每天总有人说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不喜欢被安排的任务”“不喜欢某个同事”“不喜欢领导的风格”“不喜欢这座城市”,但更核心的,其实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说得很自然,好像喜欢是什么必须被捧在手心的东西,好像成长和行动之前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喜欢”。这就像是说,只有春风拂面、花香袭人,我才愿意...
一个人真正的层次,从来不是穿戴整齐或头衔显赫,而是能否安静地把握自己。这几年,我越来越不信那些外在的评判标准了。曾经在职场里碰到一个总监,年薪百万,讲话言简意赅、常年西装革履,可是只要会议一有异议,他的脸就马上沉下来,一场讨论最终成了争吵。他的意见往往没错,但他从来没赢得过真正的信服。我后来才明白,那种急于反击的神情,是因为他其实不信任世界,也不信任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