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好文章,不是写得多,而是写得对。很多人说自己写作很久了,可回头看,总觉得水平没涨多少,就像每天在原地转圈。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练”,更多是写字的重复,而不是思考的锤炼。真正的写作,不是手上敲出来多少字,而是脑子里打开了多少扇窗。写作像一条河,你以为在划船,其实只是在打水漂;看似天天下水,却从没游到深处。那些一年能把自己写作力提升好几倍的人,不是天生文笔...
年轻就要不躺平,就是要不怕累不怕难往前走。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把自己关在被窝里,嘴上说是“佛系”,心里却常常空落落的。怕出去摔跤,怕努力没结果,怕别人笑话,于是用不行动来保护自己。可你不去尝试,不去闯一闯,人生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窄,像河道被沙子填满,水再清也流不动。毛泽东年轻的时候,环境比我们今天要艰苦得多,他也遇到过不理解、被拒绝、没钱、吃苦,可他从不躺平,总...
钱要花在刀刃上,才有回旋的余地。在生活的洪流里,缺钱的滋味,几乎人人尝过。那是一种无声的压力,让人缩手缩脚、提心吊胆,总想着多留一点,以防万一。然而,长期的缺钱状态,不只是口袋的空,更是心境的枯萎。它悄悄改变一个人的眼光,让你看事情时总带着算计的影子。吃饭前先想着便宜不便宜,见人前先想着值不值得,投资自己之前先想着会不会打水漂。日子一长,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并...
真正的自由,是不为别人的目光设限。有些人活得很累,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因为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的眼睛演一场无休止的戏。他们走路时想着姿势是否优雅,说话前琢磨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愚笨,犯了错就想方设法掩盖,生怕一旦露出真实的自己,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生活不再是生活,而是舞台;呼吸不是呼吸,而是演出。这样的日子,不管外表看起来多么得体,心里早已千疮百孔。其实,世...
真正的自在,是把该放下的放下。许多人一生的疲惫,不是因为事多,而是因为心中背着太多不该背的东西。你担心别人不高兴,担心别人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受伤,担心一句“不方便”就破坏关系,于是你一次又一次地硬撑,答应了超出自己能力与意愿的请求,把自己拖进困境。表面上,你在成全别人,实际上,你却在消耗自己,也在无形中剥夺别人独立面对生活的机会。生命里这种反复发生的自我消耗,...
写作的价值,从来不只是换钱那么简单。许多人一开始提笔,是带着强烈的功利心来的——他们希望文字立刻变成稿费,希望粉丝数量直线上升,希望短时间就能靠写作养活自己。这并非不可理解,谁不想看到努力尽快兑现回报呢?然而,写作是一条长路,它的馈赠,往往先在暗处发生——它先磨你的脑,再养你的眼,再驯你的心。写得久了,你会发现,文字只是表面收获,深处的变化是思考力的锻炼、逻...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从来不是一纸合同就能解决的事。一桩事情闹上热搜,往往不只是因为当事人是谁,而是因为它映照了许多人的日常处境。孟羽童与董明珠的事件,看似是一个员工与老板的分歧,实则是无数职场关系的缩影:员工能否在职期间兼职?老板该不该容许?有人很快站队,非黑即白,仿佛只要辩出谁对谁错,就能盖棺定论。但真实的世界,并不是这样平面的画。孟羽童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
上岸不是终点,落脚点才决定方向。许多人听到“编制”二字,眼睛里就像点亮了两盏灯,觉得一切的不安与漂泊都能在这两个字里得到安放。可人生从来不是只靠一纸安稳的身份就能换来幸福。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人渴望陆地,可陆地也分不同的模样。有的地方是孤立的荒岛,你上岸了,却只能与饥渴为伴;有的地方有水有食物,却狭小到没有腾挪的余地;也有的地方是辽阔繁华的大陆,给你发展与选择的...
写,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很多人渴望动笔,却迟迟不敢落下第一句。他们总觉得——要等自己准备好了,要等积累足够了,要等某个“最佳时机”到来。可时机本就不存在,积累也不会在不动笔的等待中自动长出来。恰恰相反,你越觉得自己空白,就越该写,因为写,是迫使你去填补空白的最直接方式。就像饥饿的人,不是先等身体变强壮再去觅食,而是因为饥饿才驱动了捕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次次...
有时候,舍下的是身外物,换来的却是安顿心的所在。九年北漂,从地下室到合租,从逼仄的两室到所谓的“豪宅”,一路走来,房子在变化,生活在变化,心里的渴望也在变化。刚到北京时,住在十平米的地下室,墙皮泛着潮湿的气味,空气里混着煤气味与洗澡水味。那时的愿望很简单——只要能留下来,就算弯着腰钻进地下室,也算是安身了。但爱人从千里之外坐硬座来,北京的冬天透着寒意,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