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一個管理者真正的使命,不是把所有的問題扛在自己肩上,而是喚醒眾人的自覺與自理之心。在我靜坐沉思的時刻,時常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位領導者身負重擔、眉頭緊鎖,在辦公室裡疲於奔命,彷彿每天都在撲滅不盡的火。而那些本該主動解決問題的下屬,卻悠哉地等待指令,像是在旁觀一場與己無關的戲劇。這不正是現代職場中「猴子管理法則」所揭示的困境嗎?當責任與問題的「猴...
親愛的朋友:每個看似荒誕的選擇,都是一個靈魂對自身真實的叩問。我常想,人的一生中,最痛苦的並不是跌落,而是在萬籟俱寂的夜裡,發現自己從未走在自己心願的路上。那種痛,不是撕裂,而是慢慢凋零,如同一株原應在山林中自由生長的樹,被迫栽種在不適合的土壤裡,日日努力向上,卻始終枯黃。讀到那些從「985」名校退學的年輕人,我感覺像是在靜夜中聽見一群心靈自我求救的低語。他...
親愛的朋友:在這個變幻無常的世界裡,我們最大的安心,或許來自心中那一道穩定的光。最近看到一位十六歲少女,以704分考入清華大學。她眉眼清澈,氣質溫婉,天資聰穎,然而,求學路上的苦難卻遠超我們的想像。老師的懷疑、同儕的誤解,甚至來自權威的羞辱,都曾讓她陷入深重的焦慮,體重跌至88斤。所幸,她終究走過了那段黑暗。真正強大的孩子,並不是不受傷,而是擁有復原的力量。...
親愛的朋友:人世間的愛,最深最長遠的,往往藏在不被輕言的沉默裡。最近聽聞宋丹丹在一檔節目中說了一句話:「我允許子女啃老。」輿論譁然,有人斥責,有人支持。但我靜靜地想了很久,終於懂得,這並非一句輕率的戲言,而是來自一位母親深處的慈悲。啃老有錯嗎?若從心出發,答案並不簡單,也不需要急於判斷。啃老,本身不是罪,而是一場被語境誤解的親情互動。在現代語言中,「啃老」一...
親愛的朋友:最近見到一則招聘會上的畫面,心頭忽然泛起一絲悲涼。不是因為所謂博士招做普工的荒誕,而是那無聲之中的沉重:原來我們這一代人,終究還是遇見了這個時代最深的寒流。可即便如此,風吹不走一顆扎根的心,我也想借著這些片段,與你夜談三句,聊聊眼前該怎麼走。第一句忠告:在下行周期裡,好好上班,是一種尊重生活的莊重。看到有人說,一份3000的工作,讓985畢業生深...
親愛的朋友:有人問,2024年了,誰還在做公眾號?這話聽來像是嘆息,像是質疑,也像是一道懸在心頭的難題。但當我靜靜坐下來,望著手中筆與屏幕間流淌的字句,我只覺得,有些事,不因潮流更替而失其本質。做公眾號這件事,若能做得如水般堅韌,如山般寧靜,便不僅是媒介之選,更是一種心性的修行。做一件值得的事,從來不是問它流不流行,而是問它還有沒有價值。我記得自己最初寫公眾...
親愛的朋友:我們時常為「成功」設下時間表,似乎人生的光芒若不在年少時閃耀,便永遠黯淡無光。然而歲月靜靜行走,我越來越明白:大器晚成,不是命運的遲到,而是一種沉潛的智慧,是靈魂與時間約定的開花時刻。那些真正能笑到最後的人,並非在年少時將生命點燃到極致,而是在生命的長河中,學會了與時俱進,學會了保養與等待。大器晚成的人,從不急於表現,而是深知時間的節奏。許多人譏...
親愛的朋友:人何以為才?這本是一個極為宏大的命題,但最真切的答案,往往藏在日常的光影之中。近日讀到一段話,它如此直白而有力:「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就看他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初見平常,細思之後,卻有如暮鼓晨鐘,喚醒我對才與德、心與行的另一層體悟。人才者,非藏器於身,而能化解於事。世間之人,多以履歷論才,以技能評價高下。然若不能於紛雜世象中,察見癥結、直...
親愛的朋友:人至中年,若仍能與伴侶自在擁抱,那是深愛的證明,也是心靈仍敞開的證明。這份簡單的動作,比性更貼近靈魂,比語言更深刻地說出「我還在你身邊」。我曾經想,人在年輕時追求激情,年老時追求平穩,但如今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風起雲湧的悸動,而是願意日日夜夜靠近你,哪怕只是輕輕相貼的溫度。擁抱,是一種心的語言。我記得那日與母親閒坐,聽她笑談同學夫妻見面擁抱的...
親愛的朋友:在這個雞娃盛行、補習成癮的時代,若說「雞娃沒什麼用」,大概會激起無數家長的焦慮與不安。畢竟,我們活在一個用「努力就能改變命運」包裝所有育兒投入的世界裡,哪怕這份努力已讓孩子和父母雙雙疲憊。然而,當我靜下心來閱讀大量關於雙胞胎的研究,從基因到環境,從家庭到社會,我的內心竟有了一絲寧靜。彷彿聽見一種微弱卻堅定的聲音:有些事,原來不是靠用力就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