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常听人说“怎么又这么倒霉”“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也曾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这样抱怨着,仿佛所有的坏事都特别青睐我,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直到有一天,我静坐在窗前,看着一场暴雨冲刷了整个院落,连带着那棵原本就病弱的老梅也倒在泥里。我心头一沉,本想起身救它,却忽然注意到它倒下的位置,恰好避开了旁边一丛刚冒芽的茶树。我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知,这老梅...
在人间走路,多少人一生都在追寻“我想要的”。有人想要功成名就,有人想要安稳富足,有人想要自由洒脱,有人只想平安度日。但多数人要了一辈子,却总得不到;有些人看似轻描淡写,却总是如愿以偿。世间人常说,那是因为他们目标够清晰、行动够迅速、决策够果断,于是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而我慢慢发现,这三者背后,隐藏着一种极为珍贵的心力——定。一颗定的心,看得清、走得快、断得了...
人间做事,做生意者众,如今看似门路万千,实则万变不离其宗。商道者,不过是人道的延伸。若不明人心之变幻,难以见生意之本质。有人说,做生意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把不一样的东西卖给一样的人,一是把一样的东西卖给不一样的人。此话听来浅显,细想却极具穿透力,道尽经营的两条基本路径。而真正厉害的,是能在这两条之外,生出一条新路——比如苹果,它每年把“看似一样”的东西卖给“同...
小时候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对手。考试的时候是同学,升职的时候是同事,生意上的对手、情感上的竞争者、舆论场的声音、亲人间的比较……好像一生都在面对“别人”,一生都在追赶、抵御、压倒、赢过。长久以来,我们被教育要“争口气”,要“不服输”,要“拼出成绩来”,以为战胜外界就是强大,以为爬上山顶就是自由。可当年岁渐长,经历过得失沉浮,才慢慢察觉,真正牵动我们情绪、...
世间走一遭,总会看到许多人陷入泥沼,也总会有人问:“我该如何帮他?”那种心痛,那种急切,皆源于慈悲。但慈悲并非全然等于干预,愿意帮助是一回事,能不能帮得上却是另一回事。更深一层的看见在于:众生沉沦不全是因为无能为力,更多时候,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沉沦了。一个人若落入臭水沟,一边挣扎一边往上爬,你伸出手,他会抓;而若他在粪坑里游得正欢,你伸出手,他不但不会抓,可...
时间啊,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转。昨日尚在蝉鸣之中,今日已是立秋。天地虽仍带着暑气,但风中已经开始藏着些微凉。万物有节,心也有节。人在四时轮替之间,最能感受到“变化”这一自然的道理。而唯有心中住定,才能在变化中安然。立秋这天,提及即将共读的《文学回忆录》,心中竟也泛起一丝微妙的欢喜。这不是那种炽烈的激动,而是一种深藏在内的期待,如夜晚静水中的月光。木心谈文学,...
在这纷纷扰扰的人世间,我们常常被教导要“利他”。从小到大,利他几乎成了一种道德的勋章。我们渴望做一个好人,帮助别人,体贴周围,愿意为他人牺牲时间、精力甚至利益。我们在各种场合中说着“我是为你好”、“我只是想帮助你”,也在日常中反复思量自己做的是否足够“无私”。然而行至中年,某一日,我忽然在心底起了一丝疑问:我们口中所说的“利他”,真的纯粹吗?若真的无我,那为...
在每日人间的烟火气中,我们与百事交缠,与万物相遇,也与他人时时刻刻发生着联系。有时是目光的擦肩,有时是言语的触碰,有时是一通电话、一个会议、一顿饭、一段等待。然而我们常常未曾觉察:在这些微细交互中,有一种极其珍贵的东西被不断交换、被默默耗散,那就是“时间”。人之一生,归根结底就是一段有限的光阴旅程。时间,是命,是气,是此身此心得以展开与消融的空间。而尊重一个...
突然惊觉,那些声称每年自己读一两百本书的人,最大的好处不是吸取了体量庞大的知识,而是可以不用面对现实。这句话像一枚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初听有些刺耳,但若不急着否定,也不仓促认同,便能在心中泛起更深的涟漪。我们为何读书?我们又为何沉溺于阅读?书本是工具,是智慧的传递,是他人心灵与经验的结晶,但当它变成一种不愿看见自身生活的替代品时,便也成了一种逃避。读书本无错...
为师者,最重要的一个思考和自问也许是:我是引领我的学生去面对痛苦和解决痛苦?还是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让他们能愉快地逃避痛苦和暂缓痛苦的方案?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轻轻的震动,如一枚石子落入静水,泛起一圈圈不易察觉却绵延不止的涟漪。不仅为师者如此,为人也如此。真正的关怀,并非只是抚慰和安慰,更在于引领对方勇敢而真实地站在痛苦面前,不逃避,不粉饰,不将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