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马未都:人的一生,都是有命数的

人的命运像一条长河,曲折流淌,跌宕起伏,却总归有它的方向。文章里马未都讲述的,不是猎奇的故事,而是一种“知命”的态度。他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这句话其实就是《荀子》的智慧在当下的回响。人一生都要过坎儿,这些坎儿无论别人如何帮你,最终只能靠自己迈过去。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若心里装着怨,路就只会越走越窄;若心里安住于命,反而能从局限里看到可能。这样...

那些一眼看穿事物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看穿事物本质,不是眼睛更亮,而是心更安。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在纷杂里一眼看透核心?好像他们的眼睛里有火,能穿过迷雾直抵真相。其实他们并非天生与众不同,而是懂得训练心智,让心智世界不断与现实世界贴合。就像《道德经》里讲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们懂得先照见自己的心,再去照见外物。若心乱,看到的都是乱影;若心定,看到的才是本质。生活中,我们习惯把世界...

看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有钱人,富在思维

富在思维,路在行动,钱在价值,先把心摆正。我把书阖上,像给心关了一盏灯。翻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我反复咂摸到一件简单却硬实的事:真正的有钱,不起于口袋厚薄,而起于脑中那张“路书”。这张路书,先写“道”,再写“术”;先摆“心”,再落“手”。《易经》言“元亨利贞”,富的四个脚就是它:立元,敢起局;能亨,通人情;会利,解人需;守贞,不失度。把“道”理顺...

这篇文章,能解决你80%的写作困惑

会写作=好输入+会思考+敢下笔+常回炉,这篇就教你怎么做。我在餐桌边擦拭木纹,杯沿留下的水圈一圈圈淡去,像把心里的杂念一层层擦亮。读完那篇谈写作困惑的文章,我忽然把手里的布放下,对自己说:写作不是花拳绣腿的漂亮句子,写作是“取材—炼心—落笔—回炉”的一条活路。易经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先观,后化;道家说“致虚极,守静笃”,先守,后用...

看完《三体》,我才明白普通人在2022年的生存法则

黑暗里想走稳,靠清醒、底牌与节律。早起烧水,壶口咕嘟咕嘟,我把火悄悄拧小半格,让沸不冒,让气不乱。看着蒸汽在窗上化开一个小小的光圈,我忽然想到《三体》里的黑暗森林:谁都不肯亮出自己,谁都怕被看见。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地铁里人群匆匆,办公室里灯影重重,消息窗像连珠箭,敲得人心发紧。有人说要更拼,有人说要更狠,可我端起茶盏,反而听见《易经》的叮嘱:天行健,君子以自...

段永平最牛的2个字

真正能托起一生的,不是聪明和运气,而是“本分”二字。段永平的“本分”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落在生活里、沉在骨子里的道。它的力量在于,它能让人不因欲望和外界的喧嚣而迷失,也能让企业在繁华和危机之间稳稳走过。作者之所以写下“本分”,正是回应当下商业浮躁、追逐短期利益的氛围,要提醒人们:唯有守住本心,才能长久立业,安稳做人。细细去看,“本分”的第一层意思是...

防疫越是松动,越要警惕小心

放松不是结束,放松更需要小心。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在看见绳子松开时,以为危险已经过去。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的危险不是在最紧的时候,而是在最松的时候。疫情三年,紧张时我们人人自危,出门戴口罩、消毒洗手,连呼吸都带着谨慎。可当政策一放,人心往往松懈,觉得可以肆意而行。可道家的智慧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松动之时,恰是风险暗暗潜伏的时刻。我想到《...

阳就是光,照亮2023:短暂的痛苦,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

把心点亮,短痛过后就是天明。我在阳台泡了一壶茶,冬日的光从云缝里落下来,薄薄的,暖暖的。我忽然想到“阳”这个字,阳就是光,阴便是云。三年里,我们仿佛住在阴里,走路要摸索,说话要停顿,连叹气都轻轻的,生怕惊动什么。如今一场病来去,我也像许多人一样,烧上去、退下来,再烧上去、再退下来;折腾三天半,好像《西游记》里取经路,翻一座山,又是一座山。可当体温安静到三十六...

深度学习的4个底层逻辑

搭骨架、勤发问、立刻用、反复练,才算会学,你做到了吗?我把这句话贴在书桌前,像给自己安上一枚小小的金箍。每天收拾书页和笔记时,我会像在大观园里绕园一圈,看看哪里落叶、哪里需要添水。读到那篇谈“深度学习四个底层逻辑”的文章,我点了点头,又低下头把它试在手边的一百件琐事上,才真切明白:学习并不靠花拳绣腿,而是靠四件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事在一处“结阵”。第一件,是把...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停止精神内耗

护命先护心,停掉内耗,比天天养生更要紧。早上烧水,壶口咕嘟直冒,我习惯把火拧小半格,让水稳稳地滚,不扑不躁。这个小动作像一面镜子,照见我每天的心:很多消耗,其实不是干活累,是心里翻腾累。朋友A怕别人的眼神,走路都像踩着鸡蛋;朋友B翻开书就想“考不上就完了”;朋友C一开完会就被“我真不行”的声音淹没。身子还没动,心里的油箱已经漏了一半。《易经》说“天行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