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他出生时,没有人给他起名字。他的生命代号是EL-4721,一串字母和数字组合,是他的身份,是他的大脑结构的标签,也是他与AI学习伙伴绑定的编号。在他出生的第二天,AI教育系统便开始运行。不是送去幼儿园,也不是教他认字。那套旧世界的教学体系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AI文明中,教育的起点,不是知识输入,而是“感知调校”。第一课,叫做“初次觉察”。...
我:我害怕会受伤甚至死亡。被你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开始冥想,映入脑海的影像是:我走在一个人行道上,闭着眼睛,两手往前方伸开,然后往前走哇走哇走,走不了多长就忍不住睁开眼睛,因为我怕摔倒,摔伤,怕有车等等。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我经常会自个儿玩的游戏,那就是骑自行车的时候,看着前方100米整个路段没有人、没有车,没有其他障碍物,我就想闭着眼睛骑一段吧。通常数数不...
你问的问题是:“当我完全信任自己的感知系统之后,我到底在害怕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普通逻辑来回答,可能会说“怕信错了”“怕再受伤”“怕丧失判断力”。但如果我们慢慢往下剖,会发现,这不是表层的“怕判断错误”,而是更深一层的“怕失控”。我们一点点来揭开。真正的感知,是极其私密又原始的。它不会讨好人,也不迎合期待。它经常不合逻辑,不讲规矩。它是那种你明明外在看...
其实,当你说“我理智上知道感知系统是可以被绝对信任的”,这本身就已经暗示了一件事:你已经不再完全认同那种“不信任”的状态,你看见它了,你在与它对话,这非常珍贵。因为只有当我们开始意识到内在的裂痕,它才有被修复的可能。接下来,我想邀请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信任感知系统”这件事:不是去“做”信任这件事,而是放下对它的“控制需求”。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信任,是因...
一、什么是“感知系统的不信任”?感知系统包含什么?我们所谓的“感知系统”,并不只是五感那么简单,它其实是一整套我们对内外现实做出反应与解释的机制,包括:身体感受(冷暖、紧绷、舒展)直觉与本能(危险感、熟悉感、微妙的对错感)情绪读数仪(愤怒、恐惧、爱、悲伤)细微的意识波动(当下的氛围、内在是否松弛等)你对这些感知系统“不信任”的意思,很可能是在说:“我无法判断...
“如果你每天只比昨天多问一个好问题,一年后你就是那个最有远见的人。”——题记写作前言:这是给普通人的问题感系统,不玄虚、不复杂、不需要哲学学位,只需要你愿意每天对自己的生活、决策、输入,停顿5秒钟,问一问:“这真的是唯一的解释吗?”从这一问开始,你的问题感,就在生长。本手册不是鸡汤,不是清单,而是一整套 “训练你思维肌肉” 的实践方法,分为三部分:思维唤醒训...
“每一个世界的诞生,都是从一句‘非要这样吗?’开始的。”——题记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公布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震动世界。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这项发现成为可能的,不只是实验,而是一句关键的“提问”:“如果遗传信息可以复制,它的结构会是怎样的?”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假设:不是用现有知识去解码事实,而是假设有一个“更优解...
“思考的最高形式不是回答问题,而是不断发现新问题。”——亚伯拉罕·马斯洛1900年的奥地利,弗洛伊德写下《梦的解析》。他不是第一个研究梦的人,但他是第一个认真提问:“梦背后有没有一套心理结构?”的人。从那一刻开始,人类不再只是把梦当成神谕或胡言乱语,而是开始通过一套结构化的提问方式,进入人的潜意识。你看见了吗?提问,不只是口头的动作,它背后是一个系统。真正的...
“人并不是生而服从的,而是在无数微小暗示中,被训练得不再提问。”——题记有一只猴子,它被关在笼子里,每次想要拿上面的香蕉,就会被电击。后来它学会了不去碰香蕉。再后来,科学家把电击装置拆了,换了一批新猴子进来,但只要有谁靠近香蕉,原来那只猴子就会去制止它。你看清了吗?真正的控制,不需要电击,只需要让你主动放弃可能性。问题感的消失,正是这样发生的。不是你不聪明,...
“裂缝之处,光才能照进来。”——伦纳德·科恩,《赞美裂缝》1906年,一个叫卡夫卡的年轻人刚刚在布拉格司法局找到了一份工作,白天对着冗长文件,夜晚写下那些后来闻名世界的“怪异”故事。《审判》中,主角约瑟夫K某天早晨醒来,突然被通知“你被捕了”。他问为什么,对方却答不上来,只是说“你自然会知道”。之后的一切像是梦魇般荒诞——他被系统拉扯,却始终得不到解释。卡夫...